《春暮同钱待之孝廉王敦初上舍法源寺看牡丹次二君即事有作用昌黎山石韵》
时间: 2025-01-25 02:30: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暮同钱待之孝廉王敦初上舍法源寺看牡丹次二君即事有作用昌黎山石韵
海棠开过花事微,春光婪尾如电飞。
天公意恐春寂寞,故遣洛阳花态肥。
昨日犹看苞未坼,入门差觉游人稀。
老僧走告忽惊喜,今朝吐色堪疗饥。
咄咄真有逼人意,霞光锦烂排窗扉。
便有无穷蜂与蝶,齐声喧出香霏霏。
深色一丛栽得地,属僧裁幔张重围。
臭兰连璧偕胜友,午风暄软吹春衣。
慈恩深红虽可爱,大畚舁之太不鞿。
惟当日日过竹院,春光莫放匆匆归。
白话文翻译
海棠花已经开过,花事变得微不足道,春光在尾声时如电般飞逝。
天公似乎担心春天太寂寞,所以派来了洛阳的花朵显得特别丰腴。
昨天我还看见花苞未曾绽放,今天走进门时却感到游人稀少。
老和尚跑来告诉我,今天的花色让我顿时惊喜,真让人心满意足。
真有一种迫人的心情,霞光耀眼地洒在窗前。
此时,成群的蜜蜂与蝴蝶齐声喧闹,散发着香气四溢。
浓密的花丛栽在土地上,和尚用帷幔把它重重围住。
香兰与友人相伴,午风轻柔地吹拂着春衣。
慈恩的深红花虽美丽,但大畚斗着实不合适。
我只希望每天都能走过竹院,春光不要匆匆而去。
注释
- 海棠:一种花,象征春天和美丽。
- 婪尾:形容春光快要结束,像电一样迅速。
- 洛阳:古城,因牡丹花而著名。
- 苞未坼:花苞尚未开放。
- 老僧:寺院中的和尚,传达消息的人。
- 逼人意:让人感到惊喜的情感。
- 霞光锦烂:形容光彩夺目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学闵,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的时代。诗风清新,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春季,作者与友人游览法源寺,欣赏牡丹花,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作品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本诗以春日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写牡丹花的盛开,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开头以“海棠开过花事微”引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短暂。接着通过“天公意恐春寂寞”来展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仿佛是天公对春天的特别眷顾。
诗中对牡丹花的描写细腻而生动,从“昨日犹看苞未坼”到“今朝吐色堪疗饥”,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和花朵的绽放,传递出一种生命的希望和活力。尤其是“咄咄真有逼人意”,展现了作者对春光的热爱与感叹,仿佛花朵的香气与色彩能够治愈心灵的饥渴。
最后,诗句“惟当日日过竹院,春光莫放匆匆归”,更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珍惜,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既有对春天的喜悦,也有对人生短暂的哲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棠开过花事微:海棠花开过后,花事变得微不足道,暗示春天即将结束。
- 春光婪尾如电飞:春光即将消逝,如闪电般迅速。
- 天公意恐春寂寞:天公似乎担心春天的寂寞。
- 故遣洛阳花态肥:所以送来洛阳的花朵,显得特别丰腴。
- 昨日犹看苞未坼:昨天我还看到花苞未开放。
- 入门差觉游人稀:进门时才发现游人很少。
- 老僧走告忽惊喜:老和尚跑来告诉我,让我惊喜不已。
- 今朝吐色堪疗饥:今天的花色真让人心满意足。
- 咄咄真有逼人意:真有一种让人感到迫人的情感。
- 霞光锦烂排窗扉:霞光如锦缎一般洒在窗前。
- 便有无穷蜂与蝶:此时成群的蜜蜂和蝴蝶。
- 齐声喧出香霏霏:齐声喧闹,散发着香气。
- 深色一丛栽得地:浓密的花丛栽在土地里。
- 属僧裁幔张重围:和尚用帷幔把它重重围住。
- 臭兰连璧偕胜友:香兰与友人相伴。
- 午风暄软吹春衣:午风轻柔地吹拂着春衣。
- 慈恩深红虽可爱:慈恩的深红花虽美丽。
- 大畚舁之太不鞿:但大畚斗着实不合适。
- 惟当日日过竹院:我只希望每天都能经过竹院。
- 春光莫放匆匆归:春光不要匆匆而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光比作电,形象地表现其迅速流逝。
- 拟人:天公被赋予情感,表现出对春天的关心。
- 对仗:如“蜂与蝶”,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春天、花朵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棠:象征春天的美丽和短暂。
- 牡丹:象征富贵和繁荣。
- 蜂与蝶:象征生命的活力与春天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
- A) 桃花
- B) 海棠
- C) 梅花
-
“春光婪尾如电飞”中的“婪尾”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结束
- B) 夏天来临
- C) 秋天降临
-
诗中“老僧”是指什么角色?
- A) 游人
- B) 朋友
- C) 和尚
答案:
- B) 海棠
- A) 春天结束
- C) 和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与本诗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和生命的生机,但前者更侧重于雨水对春天的滋润,而本诗则突出花的绽放与人们的感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曹学闵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