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红英落尽
作者: 晏几道 〔宋代〕
红英落尽,未有相逢信。
可恨流年凋绿鬓,睡得春酲欲醒。
钿筝曾醉西楼,朱弦玉指梁州。
曲罢翠帘高卷,几回新月如钩。
白话文翻译:
红花已经凋落,未曾得到相见的消息。
可恨的是时光流逝,让我的鬓发渐渐变白,
春天的醉意仍然未醒。
曾在西楼上,琴声醉倒了自己,
手指轻拨朱弦,仿佛回到了梁州。
曲子结束,翠帘高高卷起,
几次看到新月如钩。
注释:
字词注释:
- 红英:指红色的花朵,象征美好时光。
- 相逢信:相见的消息。
- 流年:指时间的流逝。
- 绿鬓:青丝,年轻的象征。
- 春酲:春天醉意,形容春天的迷醉和懵懂。
- 钿筝:一种古代乐器。
- 朱弦:红色的琴弦。
- 玉指:美丽的手指,形容女子的纤细。
- 翠帘:绿色的帘子,象征美丽的景致。
- 新月如钩:新月的形状如钩,象征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 西楼:指古代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多指酒楼或音乐之地。
- 梁州:古时的一个地方,常用来体现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989—1059),字叔原,号“清真居士”,是宋代著名的词人,擅长婉约词风。其作品情感细腻,描写生活的美好与忧愁,尤其是在爱情和自然意象的结合上,颇具特色。
创作背景:
《清平乐·红英落尽》写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展现了春天的醉意以及对昔日相聚的渴望,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清平乐·红英落尽》以清新柔美的笔触,表现出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回忆的追忆。开头“红英落尽,未有相逢信”点明了主题,红花的凋零象征着青春的消逝,而未能相逢的消息则让这种失落感愈加深厚。接着,诗人通过“可恨流年凋绿鬓”表达流年无情,将年轻的鬓发染上白霜,进一步加强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接下来的描写转向往昔的欢愉,“钿筝曾醉西楼,朱弦玉指梁州”,让人感受到曾经的盛宴与快乐,似乎在回忆中嬉笑着。最后一句“几回新月如钩”则将时间的流逝与对往昔的回忆再次联系,月亮如钩的形象,也暗示着对未来的期待与无奈。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意象交融,展现了词人对生命流逝和美好回忆的深刻思考,呈现了一幅动人的情感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英落尽,未有相逢信。
- 诗人以花的凋零引入,象征着青春的结束,未能相聚的消息让人失落。
-
可恨流年凋绿鬓,睡得春酲欲醒。
- 流年无情,鬓发渐白,诗人沉迷于春天的醉意中,难以醒悟。
-
钿筝曾醉西楼,朱弦玉指梁州。
- 回忆与友人在西楼的欢聚,琴声动人,宛如重温往昔的欢乐。
-
曲罢翠帘高卷,几回新月如钩。
- 曲终人散,翠帘高卷,月亮的形状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流年比作凋零的花,形象生动。
- 拟人:将时间形象化,表达情感。
- 对仗:如“钿筝”与“朱弦”的对比,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青春和欢乐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于未来的惆怅。通过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人对于美好记忆的向往和对现实无奈的叹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英:象征青春、美好。
- 绿鬓:象征年轻与活力。
- 新月:象征时间流逝与希望。
这些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用来表达情感与思绪,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红英落尽”中的“红英”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花朵
B. 红色的衣服
C. 红色的酒 -
诗中“翠帘”象征什么?
A. 年轻的心态
B. 美丽的景致
C. 历史的悠久 -
诗中提到的“朱弦玉指”所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演奏乐器的手指
C. 美好的回忆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 晏几道的《清平乐·红英落尽》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均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晏几道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晏几道研究》
以上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晏几道的作品及其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