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女儿》
时间: 2025-01-25 23:07: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女儿
晏几道
绿遍西池。梅子青时。
尽无端尽日东风恶,
更霏微细雨,恼人离恨,
满路春泥。
应是行云归路,
有闲泪洒相思。
想旗亭望断黄昏月,
又依前误了,
红笺香信,
翠袖欢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西池的绿意盎然,梅子尚在青涩之中。东风无端地带来了恶劣的天气,细雨迷蒙,让人心中充满离别的愁苦,路上满是春泥。想必是行云走回的路上,独自一人洒下相思的泪水。想象在旗亭下,望着黄昏的月亮,心中不禁又陷入了误解,误了红笺上的香信,误了翠袖中的欢期。
注释:
- 无端:没有理由。
- 东风恶:指东风带来的恶劣天气,暗含忧伤的情绪。
- 霏微细雨:细小的雨滴,形容小雨如丝。
- 满路春泥:春天的泥泞,象征着行走的艰辛。
- 行云归路:行云的归去之路,暗示着离别与思念。
- 红笺香信:用红色纸张写的信,象征情感的传递。
- 翠袖欢期:翠色的衣袖,暗指美好的相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字叔原,号奕舟,北宋词人,生于约1030年,卒于约1110年,是著名的婉约派词人之一。他的词风柔婉细腻,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在春天季节的思念与离别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恋人的思念,反映了个人情感与时节变换的紧密联系。
诗歌鉴赏:
《好女儿》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充分展现了晏几道词风的特征。全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刻画了春天的意象,绿意遍布的西池和尚未成熟的梅子,带给人一种清新而略带惆怅的感觉。诗人在描写春雨时,运用了“霏微细雨”这一描写,传达出细腻入微的情感。细雨恰恰映衬出离愁别恨,令人心生共鸣。
词中对离别的描绘极为生动,尤其是“满路春泥”与“有闲泪洒相思”的对比,体现了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想象在黄昏下望着明月,诗人更是用“旗亭望断”来表达那种无望的思念,仿佛月光也在嘲弄着他那未能寄出的情书。
整首词情感深邃,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笔触,晏几道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紧密结合,展现了他出色的艺术才华与对生活的敏感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遍西池:描绘了满池的绿意,代表春天的生机。
- 梅子青时:暗示梅子尚未成熟,象征着希望与未实现的情感。
- 尽无端尽日东风恶:东风带来了不好的天气,传递出无端的忧愁。
- 更霏微细雨,恼人离恨:细雨让人烦恼,增添了离别的愁绪。
- 满路春泥:春天的泥泞象征着行走的艰辛与不易。
- 应是行云归路:行云归来的路上,暗示着漂泊与思念。
- 有闲泪洒相思:独自流下的思念之泪,充满了对恋人的思念。
- 想旗亭望断黄昏月:在黄昏时分,望着明月,思念愈发深沉。
- 又依前误了,红笺香信:误解了彼此的信件,代表了沟通的障碍。
- 翠袖欢期:美好的约定未能实现,象征着失落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自然景象比喻内心情感,如“春泥”比喻行走的艰辛。
- 拟人:细雨被描述为“恼人”,赋予了情感。
- 对仗:如“红笺香信,翠袖欢期”,形成了音韵和谐的对称。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与情感的交融,展现了对离别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表现出婉约而深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意:代表生命与希望,象征着新生。
- 梅子:象征青春的美好与未成熟的爱情。
- 东风:既是春天的象征,也隐含着带来离愁的恶劣情感。
- 细雨:象征着思念与愁苦,传递出细腻的情感。
- 月亮:常用于表达思念,是孤独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什么?
- A. 秋天的落叶
- B. 春天的绿意
- C. 夏天的繁花
- D. 冬天的白雪
-
“满路春泥”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 A. 春天的温暖
- B. 行走的艰辛
- C. 雨后的清新
- D. 桃花的绚丽
-
诗人用什么来表达离别的情感?
- A. 细雨
- B. 明月
- C. 绿意
- D. 春泥
答案:
- B. 春天的绿意
- B. 行走的艰辛
- A. 细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晏几道与李清照的词都展现了深厚的个人情感,晏几道的《好女儿》更注重自然景色与离愁别恨的结合,而李清照的《如梦令》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两者都体现了婉约派的艺术特色,展现了古代词人对情感与自然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