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归云庵壁》

时间: 2025-01-11 01:33:18

老来林下养闲躯,茅屋清虚蚊蚋无。

一径松虱何处起,入松穿竹两三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来林下养闲躯,
茅屋清虚蚊蚋无。
一径松虱何处起,
入松穿竹两三株。

白话文翻译:

老来在林下修养闲适的身躯,
茅草屋里清静虚无,蚊虫也没有。
一条小路上,松树下的虱子不知道从何而起,
穿过松林和竹子,只有两三株。

注释:

  • 老来:指年老时,表达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 林下:树林之下,寓意自然环境。
  • 闲躯:指悠闲自在的身体。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象征简朴。
  • 清虚:清静而空虚,形容环境的宁静。
  • 蚊蚋无:没有蚊虫,表现环境的安宁。
  • 一径:一条小路,象征生活的道路。
  • 松虱:松树上的虱子,可能暗指烦恼。
  • 入松穿竹:穿越松林和竹林的意思。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茅屋”和“林下”的意象常见于隐士生活的描写,体现了道家和隐士文化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净端是宋代的一位僧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隐逸生活,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淡泊。

创作背景:

在宋代,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促使许多文人选择隐居生活。此诗反映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追求,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隐者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一种宁静、悠闲的生活理念。诗的开头“老来林下养闲躯”,用平静的语气介绍了隐者老年的生活,展现了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接着“茅屋清虚蚊蚋无”,通过描写环境的清幽,体现出隐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强调了在清静环境中得到的安宁与舒适。

“一径松虱何处起”,此句通过松树下的虱子引出隐者内心的细微感受,虽是小事却引发了对生活的思考,表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清幽。最后一句“入松穿竹两三株”,则描绘了隐者在自然中漫步的情景,表现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世俗喧嚣的逃避。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隐者的生活状态,也传达了人生态度,强调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来林下养闲躯:描绘老年人在林中修养身心,暗含对人生的反思。
  2. 茅屋清虚蚊蚋无:环境的清静与宁和,反映出隐者的恬淡生活。
  3. 一径松虱何处起:思考生活中的烦恼与细微的困扰。
  4. 入松穿竹两三株:表现隐者在自然中的悠闲行走,细腻地描绘出自然的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松虱”喻指生活中的烦恼。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意象:茅屋、松树、竹林等意象构成了自然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人生的淡泊情怀,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理想,体现出对世俗浮华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茅屋:象征简朴与自然的融合。
  • 松树:常被视为坚韧不拔的象征,代表隐者的坚守。
  • 竹林:象征高洁与虚心,表现出隐者的品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老来林下”的意思是: A. 在林中生活的年轻人
    B. 年老时在树林下修养
    C. 在城市中生活的老人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茅屋”主要意指: A. 豪华的建筑
    B. 简朴的居所
    C. 商业建筑
    答案:B

  3. “一径松虱何处起”中“虱”指: A. 生活的烦恼
    B. 一种小虫
    C. 一种花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较,两首诗都表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但王维更注重描绘秋天的景色,而释净端则强调生活的恬淡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