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连日阅禅宗语录,迥无入处》

时间: 2025-01-27 05:44:31

春去已成首夏,秋深又到初冬。

悠悠飞鸟度长室。

却来杨柳岸,高唱大江东。

万事从教草草,此生且莫匆匆。

共谁狭路好相逢。

拈花知佛意,一笑见宗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连日阅禅宗语录,迥无入处
作者: 顾随 〔近代〕

春去已成首夏,秋深又到初冬。
悠悠飞鸟度长室。
却来杨柳岸,高唱大江东。
万事从教草草,此生且莫匆匆。
共谁狭路好相逢。
拈花知佛意,一笑见宗风。

白话文翻译:

连日来翻阅禅宗的语录,却总觉得无从入手。春天已经过去,正值初夏,秋天又悄然来临,深秋之后便是初冬。悠闲的飞鸟穿过长长的房屋,飞到杨柳岸边,欢声高唱着大江东去。世间万事都应随意而为,今生何必匆忙急躁?与谁在狭窄的路上相逢呢?拈花一笑,便能领悟佛的意境,看到宗教的风范。

注释:

  • 迥无入处:完全没有办法进入,无法理解的意思。
  • 高唱:欢快地歌唱。
  • 草草:草率、马虎的意思,指对待事物随意。
  • 狭路:狭窄的道路,隐喻人生的遇见。
  • 拈花知佛意:指通过简单的动作或事物来领悟深刻的佛理。

典故解析:

“拈花微笑”是佛教中的一个典故,出自《六祖坛经》。释迦牟尼佛在讲法时,拈起一朵花,众弟子皆不解,唯独迦叶微笑,象征着心灵的直接领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随(1899-1988),字青松,江苏无锡人,近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他的诗风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常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顾随对禅宗的思考与体悟之际,正值生死无常的思考,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淡泊与对宗教哲理的探求。

诗歌鉴赏:

《临江仙》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领悟。诗的开头用“春去已成首夏,秋深又到初冬”描绘了四季更迭,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飞鸟在长室间穿梭,展现了生活的悠然与自在。接着,诗人回望人生,感叹“万事从教草草,此生且莫匆匆”,鼓励人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琐事。最后以“拈花知佛意,一笑见宗风”升华全诗,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反思,体现了顾随对生命和禅宗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 第一句:春去已成首夏,秋深又到初冬。
    通过季节的变化象征时间流逝,暗示人生的无常。

  • 第二句:悠悠飞鸟度长室。
    飞鸟的悠然自得与长室的静谧形成对比,表现出生活的安宁。

  • 第三句:却来杨柳岸,高唱大江东。
    杨柳岸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情感,大江东去则体现了人生的奔流不息。

  • 第四句:万事从教草草,此生且莫匆匆。
    对待生活应当随意而为,反映了对人生态度的放松与豁达。

  • 第五句:共谁狭路好相逢。
    询问与谁在狭路相逢,表达了一种对缘分的思考。

  • 第六句:拈花知佛意,一笑见宗风。
    通过简单的动作与微笑领悟深奥的佛理,强调心灵的启迪。

修辞手法:

  • 比喻:四季的变化比喻人生的变迁。
  • 拟人:飞鸟的“悠悠”表现出生命的自由与宁静。
  • 对仗:如“高唱大江东”与“拈花知佛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结合,表达了对生活的淡泊态度,强调心灵的觉悟与自在。诗人希望读者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意象分析:

  • 春夏秋冬:象征时间的流逝,体现人生的无常。
  • 飞鸟:自由与宁静的象征,表现对自然的向往。
  • 杨柳岸:美好记忆的寄托,象征温暖与柔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季节变化是如何表现的?
    A. 春去夏来
    B. 夏去秋到
    C. 四季轮回
    D. 只提到春夏

  2. “拈花知佛意”这一句表达了什么思想?
    A. 生命的短暂
    B. 心灵的领悟
    C. 自然的美好
    D. 人际的关系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顾随的《临江仙》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顾随更侧重于哲理的探讨,而李白则多表现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词选》
  • 《禅宗与诗词》
  • 《顾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