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 过城南小曲感旧》
时间: 2025-02-04 17:42: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楼斜拂小春池,池上绿杨枝。
态奴歌管,念奴弦索,唱尽新词。
重来行过章台弄,往事少人知。
半湖碧浪,满园斑竹,万种凄其。
白话文翻译:
在青楼的斜阳下,小春池水轻轻拂动,池边的绿杨树枝摇曳着。
那里的歌姬正拿着乐器,弹奏着念奴的曲子,唱尽了新作的词句。
我再次走过章台的小巷,往日的情景如今已少有人知。
半湖的碧波荡漾,满园的斑竹摇曳,万种凄凉之感油然而生。
注释:
- 青楼:指的是妓院,古代文人常常在此吟唱作诗。
- 斜拂:轻轻拂动,有柔和之意。
- 态奴:指的是一种乐器,常用于歌唱的伴奏。
- 念奴:指的是一种古代的曲调或歌曲。
- 章台弄:指的是古代城中某个地方,常与游玩、聚会相关。
- 碧浪:形容池水的颜色,清澈而动荡。
- 斑竹:竹子的一种,常用来象征孤独或悲凉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10年-约1670年),字仲明,号秋水,江苏无锡人,清代词人。他以词风清丽著称,善于表达细腻的情感,尤其擅长描写女性的柔情和生活的细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青楼的景象和往事,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眼儿媚·过城南小曲感旧》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与感伤回忆的词作。诗中通过描绘青楼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开篇以“青楼斜拂小春池”引入,带给读者一种轻柔的春意,接着描绘池边的绿杨,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态奴歌管,念奴弦索”,在这里,诗人提到的乐器和乐曲暗示了旧时光的美好与欢快。然而,随着“重来行过章台弄”,诗人意识到往事已成追忆,时光流逝,令人感到一阵淡淡的忧伤。因此,最后一句“万种凄其”更是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凄凉的心境。
整首词通过清丽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当下生活的感慨。它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也折射出社会变迁带来的情感困惑,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楼斜拂小春池:青楼的春池在斜阳下轻柔地荡漾,暗示着春天的温暖与美好。
- 池上绿杨枝:映衬着春天的生机,绿杨的枝叶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态奴歌管,念奴弦索,唱尽新词:描绘歌女在演奏,歌声中流露出新词的欢快,展现了青楼的繁华与热闹。
- 重来行过章台弄:回到曾经游玩的小巷,暗含对往事的追忆。
- 往事少人知:往日的美好如今无人知晓,感慨时光的流逝。
- 半湖碧浪,满园斑竹,万种凄其:碧波荡漾与斑竹摇曳,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情感,表现对过去的追忆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楼”比作往日生活的象征,暗示诗人的情感寄托。
- 拟人:如“态奴歌管”赋予乐器以生命,增加了情感的厚度。
- 对仗:如“半湖碧浪,满园斑竹”,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伤,体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对过往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楼:象征着繁华与哀愁,承载着过往的回忆。
- 春池:代表着生机与希望,同时也暗示着逝去的美好。
- 绿杨: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生命的脆弱。
- 碧浪:暗示着内心的波动与情感的起伏。
- 斑竹:象征着孤独和悲凉,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态奴”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舞蹈
C. 一种饮品
D. 一种花卉 -
诗中的“重来行过章台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喜悦
B. 怀念
C. 愤怒
D. 轻松 -
“万种凄其”中的“凄”字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厌倦
D.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与感伤。
- 柳永的《雨霖铃》:描绘了离别的伤感,传达出类似的情感主题。
诗词对比:
- 陈维崧的《眼儿媚》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在描写对过往的怀念,但前者侧重于对环境的描写和情感的洒脱,后者则更注重个体情感的细腻与深邃。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李清照与陈维崧的情感世界》
以上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陈维崧的诗词风格与清代诗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