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射晴窗静无哗。风袅柳枝斜。
有人深院,凝妆独坐,门掩桃花。
追思往日重回首,心事付啼鸦。
隔墙笑语,却疑春色,只在邻家。
白话文翻译:
阳光透过晴朗的窗户洒下,四周静谧没有喧嚣。微风轻拂,柳枝斜斜地摇曳。
院子里有一个人,独自坐在深处,静静地打扮,门后桃花轻掩。
追忆往日情景,回首往事,心中的忧愁交给了那啼叫的乌鸦。
隔着墙壁传来的笑语,让我怀疑这春天的美好,竟然只存在于邻家的世界里。
注释:
- 日射:阳光射入。
- 晴窗:晴朗的窗户。
- 无哗:没有喧哗的声音。
- 风袅柳枝:微风轻轻摇动柳枝。
- 凝妆独坐:一个人静静地打扮和坐着。
- 门掩桃花:桃花被门轻轻遮掩。
- 心事付啼鸦:将心中的忧虑寄托给啼叫的乌鸦。
- 隔墙笑语:墙那边传来的笑声。
典故解析:
- 桃花:象征着美丽和爱情,常用于古诗中表示柔情和春天的气息。
- 啼鸦:乌鸦的叫声常被视为忧愁的象征,反映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清标,明代诗人,生于明中期,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和人情。其诗作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眼儿媚·春昼》写于春日,正是生机勃勃的季节,诗人以春天的美景为背景,表达了他对往日的追忆和内心的孤独感。时代背景下,个人在社会变革中的情感困扰得到了体现。
诗歌鉴赏:
梁清标的《眼儿媚·春昼》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展现了春日的宁静与美好,但在这美好之中却隐含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过往的追思。首句“日射晴窗静无哗”,开篇即设定了一个静谧的环境。阳光洒在窗前,周围没有一点喧闹,这正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接下来的“风袅柳枝斜”,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仿佛也在诉说着春的情愫。
在“有人深院,凝妆独坐”中,诗人通过描绘一个独坐的女子,传递出一种孤独的情感。她在独自打扮,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但又被“门掩桃花”所遮挡,象征着爱情和美好似乎就近在咫尺,却又无法触及。随后的“追思往日重回首,心事付啼鸦”,则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思念。乌鸦的啼叫成为了他心情的寄托,表达了对往昔的惆怅。
最后两句“隔墙笑语,却疑春色,只在邻家”,则是整首诗的高潮,诗人通过隔墙传来的笑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但又生出一种错愕的感觉,这种美好似乎只存在于他人的世界里,自己却是那样的孤单。整首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射晴窗静无哗:阳光透过窗户,周围静谧无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风袅柳枝斜:微风轻拂,柳枝微微倾斜,象征春天的柔和与生机。
- 有人深院,凝妆独坐:深院中有一女子,独自坐着打扮,体现孤独与等待。
- 门掩桃花:桃花被门轻轻遮掩,暗示美好事物的不可及。
- 追思往日重回首:回忆往昔,带着一丝惆怅与思念。
- 心事付啼鸦:将心中的忧愁寄托给乌鸦的啼叫,表现内心的孤寂。
- 隔墙笑语,却疑春色:隔墙传来的笑声让人怀疑春天的美好是否只存在于他人的生活中。
- 只在邻家:感受到的美好与快乐似乎只存在于邻居的世界里,反映出诗人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事与啼鸦相联系,生动形象地表达孤独情感。
- 拟人:柳枝“袅”,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画面感。
- 对仗:如“日射晴窗静无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日的宁静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追忆,展现了人们在美好环境中却感到孤寂的复杂情感,反映了社会环境对个人情感的影响。
意象分析:
- 日:象征光明与希望。
- 柳:柔情与春意的象征。
- 桃花:爱情、美丽的象征。
- 啼鸦:忧愁与孤独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日射晴窗静无哗”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 A. 喧闹
- B. 宁静
- C. 阴暗
-
诗人将心事寄托给了哪种动物?
- A. 喜鹊
- B. 乌鸦
- C. 燕子
-
诗中“隔墙笑语”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生气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眼儿媚·春昼》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春天的美丽,但李清照更侧重于爱情的甜蜜与忧伤,而梁清标则强调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全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美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