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 为唐孝坚题山水立幅》

时间: 2025-02-04 15:26:37

逢著青山足勾留。

何必买山谋。

秋林半翠,夕阳余紫,身在桥头。

知还倦鸟归飞急,前路任悠悠。

有人告我,亭空无客,我欲三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逢著青山足勾留。何必买山谋。
秋林半翠,夕阳余紫,身在桥头。
知还倦鸟归飞急,前路任悠悠。
有人告我,亭空无客,我欲三杯。

白话文翻译:

遇到青山让我留恋不已,何必辛苦去寻觅山水。
秋天的树林一半是翠绿,夕阳的余晖透出紫色,我站在桥头。
知道归去的倦鸟飞得急切,前方的路任凭我悠然自得。
有人告诉我,亭子里空无一客,我想要喝三杯酒。

注释:

  • 逢著:遇到,遇上。
  • 勾留:留恋,停留。
  • :寻求,打算。
  • 秋林半翠:秋天的树林一半是绿色,描绘了秋季的景色。
  • 夕阳余紫:夕阳的余晖透出紫色,形象地描绘了日落时分的美景。
  • 倦鸟:疲倦的鸟,意指归巢的鸟。
  • 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 亭空无客:亭子里没有客人,表示一种孤独的状态。
  • 三杯:这里指的是酒,表达想要饮酒的心情。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归鸟意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一定的道家思想色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玉衔,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关注自然景物以及个体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与文人情怀交织,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渴望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淡漠。首句“逢著青山足勾留”,直接点出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青山勾留了他的目光,显示出他内心的安宁与喜悦。接下来的“何必买山谋”,则流露出对世俗追求的轻蔑,似乎在说,与其耗费心思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不如珍惜眼前的美好。

诗中的“秋林半翠,夕阳余紫”,描绘出秋天的瑰丽景色,增强了诗的意境。身处桥头的诗人,既能看到秋林的翠绿,又能感受到夕阳余辉的温暖,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随后的“知还倦鸟归飞急,前路任悠悠”,则表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诗人理解归鸟的匆忙,却选择在此时放慢自己的脚步,享受生活。

最后一句“有人告我,亭空无客,我欲三杯”,则暗示了一种孤独与渴望。虽然亭子里没有客人,但诗人内心渴望与友人共享时光,借酒浇愁,体现了他对人际关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逢著青山足勾留”:诗人遇到青山,心中渴望留下,表现对自然的依恋。
    • “何必买山谋”:质疑世俗追求,强调珍惜眼前的美好。
    • “秋林半翠,夕阳余紫”:描绘秋天的景色,增强诗的意境。
    • “知还倦鸟归飞急”:理解归鸟的急切,象征生活的节奏。
    • “前路任悠悠”:表达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有人告我,亭空无客”:揭示孤独的现实。
    • “我欲三杯”:表达与友人共享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倦鸟”比喻归心似箭,传达出归属感。
    • 拟人:如“夕阳余紫”,赋予自然以情感色彩。
    • 对仗:如“秋林半翠,夕阳余紫”,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情冷暖的感慨,呈现了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心灵的寄托。
  • 秋林:象征生命的变化与时光的流逝。
  • 倦鸟:象征归属与内心的追求。
  • :象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逢著青山足勾留”是什么意思?

    • A. 留恋青山
    • B. 购买青山
    • C. 远离青山
  2. “亭空无客”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热闹
    • B. 孤独
    • C. 快乐
  3. 诗中提到的“倦鸟”主要指什么?

    • A. 飞翔的鸟
    • B. 归巢的鸟
    • C. 受伤的鸟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by 王维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问答》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李白的《静夜思》则关注内心独白,表现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学》(书名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