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近接霜前札,相怜塞上吟。风沙游子路,松菊暮年心。避世沮偕溺,寻山向与禽。古来无独往,嗟尔竟长林。
白话文翻译:
最近收到你的信,彼此在寒霜前互相怜惜,吟咏着这塞外的情怀。一路上风沙漫天,游子的旅途孤独无依,唯有松树和菊花陪伴着我这暮年的心境。想要避世而隐居,但却感到沮丧与无奈,寻访山林却只与鸟类相伴。自古以来,便没有人是孤独前行的,唉,你我都在这漫长的树林中徘徊。
注释:
字词注释:
- 霜前札:指霜降之前的书信,象征着秋冬之交的时节。
- 塞上吟:指在边塞吟咏,表达游子的孤独与思乡情。
- 风沙:形容旅途中的艰辛与困扰。
- 松菊:松树与菊花,象征高洁与坚韧的品质。
- 避世:指隐退世俗,寻求宁静。
- 长林:指广袤的树林,象征孤独与人生的无常。
典故解析:
- “古来无独往”:意指自古以来,行走在世间的人往往都有伴侣或同行者,这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良年,清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后人的喜爱。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李良年面临人生困境之时,表达了他对游子生活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的现实。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近接霜前札”开篇,描绘了收信的情景,立刻引入了诗人的思乡情与孤独感。诗中通过“风沙游子路”展现了游子在旅途中的艰辛,风沙象征着生活的困扰与挑战,而“松菊暮年心”则表达了诗人在年老时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
接下来的“避世沮偕溺”,诗人虽有隐退的想法,但内心却充满了无奈与沮丧,显示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最后一句“古来无独往,嗟尔竟长林”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暗示即使走在长林之中,也不应孤独,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索与对自然的热爱,留下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近接霜前札”:最近收到的信,正值霜降前,暗示着秋冬之交的时节,营造出一种时令的氛围。
- “相怜塞上吟”:彼此相惜,在边塞吟咏,表明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
- “风沙游子路”:游子在旅途上遭遇风沙,表现出孤独与艰辛的心境。
- “松菊暮年心”:松树和菊花象征着高洁的精神,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
- “避世沮偕溺”:想要隐退世俗,却感到沮丧与无奈,反映出内心的矛盾。
- “寻山向与禽”:寻访山林,向往与鸟类为伴,渴望自由的生活。
- “古来无独往”:强调自古以来,行走在世间的人不应孤独。
- “嗟尔竟长林”:最终感叹自己在茫茫树林中徘徊,隐喻人生的孤独与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的旅途比作“风沙游子路”,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添了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通过“松菊”来表达心境,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游子的孤独与对隐逸生活的渴望,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与对自然的热爱,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生活的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前: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风沙:代表生活的艰辛与困扰。
- 松菊:象征高洁与坚韧,表达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 长林:代表人生的漫长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松菊”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高洁与坚韧 C. 权力
-
“避世沮偕溺”中的“避世”指的是什么? A. 隐退世俗 B. 追求名利 C. 出入人群
-
“古来无独往”强调了什么? A. 人生的孤独 B.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思乡情。
- 《登高》王维: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李良年的这首诗,均体现了孤独与对自然的感悟,但李白更偏向于豪放,李良年则更显细腻和沉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收录多位清代诗人的作品,提供背景资料。
- 《古诗词鉴赏》:介绍古诗词的鉴赏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