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 忆故园作》

时间: 2025-02-04 17:38:27

朝来沽酒典春衣。

梅子雨初肥。

杜鹃言语,枝头教诲,道不如归。

十年踪迹沙鸥是,负却旧渔矶。

邻翁相候,山间茅屋,松下柴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眼儿媚 忆故园作
作者: 宋琬 〔清代〕

朝来沽酒典春衣。
梅子雨初肥。
杜鹃言语,枝头教诲,道不如归。
十年踪迹沙鸥是,
负却旧渔矶。
邻翁相候,山间茅屋,
松下柴扉。

白话文翻译

今晨我来到酒家,买下了春季的衣服。
梅子在雨中渐渐饱满。
杜鹃在枝头鸣叫,教我回去的道理,
十年来我漂泊,犹如沙鸥,
却忘却了曾经的渔船码头。
邻居老翁在等待,山间的茅屋,
松树下的柴门。

注释

  • 沽酒:买酒。
  • 典春衣:购买春天的衣服,意指迎接春天的到来。
  • 梅子雨初肥:梅子在春雨中渐渐成熟。
  • 杜鹃言语:杜鹃鸟的叫声,象征着归乡的呼唤。
  • 十年踪迹沙鸥是:十年的漂泊如同沙鸥,意指无根无依。
  • 负却旧渔矶:忘却了曾经的渔船码头。
  • 邻翁相候:邻居老翁在山间等候。
  • 茅屋、柴扉:代表着乡村的朴素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琬,清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乡土风情与人生感悟。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眼儿媚 忆故园作》写于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际,反映了他在外漂泊多年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许多文人因战乱或求学而离乡,故乡情结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情感寄托。

诗歌鉴赏

《眼儿媚 忆故园作》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漂泊生涯的无奈。开头的“朝来沽酒典春衣”寓意着新生活的开始,然而接下来的“梅子雨初肥”却暗示着春意的盎然与故乡的生机,形成鲜明对比。杜鹃的鸣叫不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对归乡的呼唤,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声音似乎在劝诫自己,归乡的念头愈发强烈。

“十年踪迹沙鸥是,负却旧渔矶”一句,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无情与迷茫,十年的岁月让他仿佛变成了孤独的沙鸥,失去了归属感,而那曾经的渔船码头则是他心中无法忘却的记忆。最后两句“邻翁相候,山间茅屋,松下柴扉”描绘了乡村宁静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乡土生活的向往与对平淡生活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乡愁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朝来沽酒典春衣:诗人今晨来到酒家,购买春季的衣服,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的开始。
  • 梅子雨初肥:春雨滋润下,梅子逐渐成熟,显示出自然的生机。
  • 杜鹃言语,枝头教诲,道不如归:杜鹃的鸣叫像是在教诲他,归乡的道路才是最好的选择。
  • 十年踪迹沙鸥是:十年来漂泊的生活,让诗人感到孤独,形如沙鸥般无依无靠。
  • 负却旧渔矶:诗人遗忘了旧日的渔船码头,表现出对往事的惋惜。
  • 邻翁相候,山间茅屋,松下柴扉:最后的画面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令人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沙鸥”,寓意漂泊与孤独。
  • 拟人:杜鹃的鸣叫被赋予了教诲的意义,体现自然与人心的共鸣。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的追寻。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子:象征春天与生命的复苏。
  • 杜鹃:象征归乡的呼唤,同时也暗示着对过往的追忆。
  • 沙鸥:象征漂泊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梅子雨初肥”是指什么? A. 梅子成熟
    B. 下雨天
    C. 思念故乡

  2. “十年踪迹沙鸥是”中的“沙鸥”象征着什么? A. 归乡
    B. 孤独漂泊
    C. 快乐生活

  3. 诗中提到的“邻翁相候”代表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朋友的怀念
    B. 对故乡的向往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眼儿媚 忆故园作》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加直接,而后者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流露,引发读者的共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读》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