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介归扬州》

时间: 2025-01-26 23:30:31

扬州繁丽非前世,城郭萧条却古风。

尚有花畦春雨后,不妨水调月明中。

东都甲第非嫌汝,北牖羲皇自属翁。

清洛放船经月事,急先鶗鳺绕芳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杜介归扬州
作者: 苏辙 〔宋代〕

扬州繁丽非前世,
城郭萧条却古风。
尚有花畦春雨后,
不妨水调月明中。
东都甲第非嫌汝,
北牖羲皇自属翁。
清洛放船经月事,
急先鶗鳺绕芳丛。

白话文翻译:

扬州的繁华景象与往昔不同,
城墙和街道虽然萧条,却保留了古老的风韵。
春雨过后,花畦依然盛开,
不妨在明亮的月光下,听水调歌声。
东都的豪门大户并不嫌弃你,
北窗下的羲皇之子自有其尊荣。
在清澈的洛水上放船,经历着月夜的浪漫,
急促的黄鹂绕着花丛啼鸣。

注释:

  • 扬州:古代繁华的城市,以美丽的风景和繁荣的商业而闻名。
  • 繁丽:华丽、繁盛的景象。
  • 古风:古老的风格和气息。
  • 花畦:花圃,花坛。
  • 水调:水调歌头,一种诗词的形式,也指水边的歌声。
  • 羲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象征高贵和尊荣。

典故解析:

  • 羲皇:指的是伏羲,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象征着高贵和智慧。这里意在表达扬州的高贵气质。
  • 清洛:指的是洛河,古代诗人常用其作为寄情的地方,象征着清澈的水和月夜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笔触描绘生活的细腻与哲理。

创作背景:

《送杜介归扬州》写于苏辙送别好友杜介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以及对扬州的深厚情感。在当时,扬州是一个文化与经济交汇的繁华城市,诗人通过描绘扬州的景象,表现了他对友人的关心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描绘了扬州的美丽与古老,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城市的眷恋。首句“扬州繁丽非前世”点明了扬州的繁华虽然不同于往昔,却依然吸引人。接下来的“城郭萧条却古风”揭示了城市的另一面,虽然萧条却保留着古风,体现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诗中提到的“尚有花畦春雨后,不妨水调月明中”,更是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结合,展现出春雨后的生机与月夜的宁静。诗人用“东都甲第非嫌汝”表达了对友人的认可和期望,强调扬州并不因地位的差异而嫌弃朋友,而是珍视这份情谊。
整首诗透过清雅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重和对生活的思考,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扬州繁丽非前世:扬州的繁华与以前相比有所不同。
  2. 城郭萧条却古风:城市的建筑虽然显得萧条,却保留着古老的风韵。
  3. 尚有花畦春雨后:春雨过后,花圃中依然盛开。
  4. 不妨水调月明中:在明亮的月光下,听水边的歌声也是好的。
  5. 东都甲第非嫌汝:东都的豪门并不会嫌弃你。
  6. 北牖羲皇自属翁:羲皇之子自有其尊荣,北窗下的景象。
  7. 清洛放船经月事:在清澈的洛水上放船,享受月夜的情景。
  8. 急先鶗鳺绕芳丛:急促的黄鹂在花丛中啼鸣,增添了生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繁丽非前世”与“萧条却古风”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如“花畦”、“水调”、“月明”等意象,塑造了一个清新自然的景致。
  • 拟人:将黄鹂的鸣叫赋予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扬州的热爱,表达了友谊的珍贵与人文情怀的深厚,以及对历史与自然的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温暖与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扬州:象征繁华与历史传承。
  • 春雨:象征生机与希望。
  • 月光:象征宁静与浪漫。
  • 黄鹂: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送别友人
    B. 描绘自然
    C. 叙述历史
    答案:A

  2. “东都甲第非嫌汝”中的“甲第”指的是什么?
    A. 豪门大户
    B. 普通百姓
    C. 书院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羲皇”代表了什么?
    A. 地位低下
    B. 高贵与智慧
    C. 普通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与苏辙的《送杜介归扬州》同样描绘了对生活的热爱与人文情怀,但苏轼更侧重于情感的抒发,而苏辙则更加关注自然与友谊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