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罢登山》

时间: 2025-01-27 03:36:38

树远通鹦响,花晴带雨痕。

登山偶回首,隔水见前村。

澹往孤无伴,清归笑不言。

还家更迟著,松菊未应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饭罢登山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树远通鹦响,花晴带雨痕。
登山偶回首,隔水见前村。
澹往孤无伴,清归笑不言。
还家更迟著,松菊未应存。

白话文翻译

吃过饭后,我登上山去。远处的树木间传来鹦鹉的鸣叫,晴朗的花朵上还留有雨水的痕迹。登山途中,我偶尔回首,隔着水面看到前面的村庄。一路走来我孤身一人,归家的时候却是轻松一笑,心中无语。还没到家,山下的松菊花似乎还没有盛开。

注释

  1. 树远通鹦响:树林在远处,鹦鹉的叫声传来。
  2. 花晴带雨痕:花朵在晴天依然留有雨后的痕迹。
  3. 登山偶回首:登山时偶然回头看。
  4. 隔水见前村:隔着水面可以看到前面的村庄。
  5. 澹往孤无伴:一路走来,心情清淡,孤身一人。
  6. 清归笑不言:清爽的心情归来,微笑却无言。
  7. 还家更迟著:回家的路上,时间仿佛更慢。
  8. 松菊未应存:松树和菊花似乎还没有开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在饭后登山,享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和心境,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宋代士人追求闲适生活的情趣。

诗歌鉴赏

《饭罢登山》是一首充满了自然气息和人文情怀的诗作。诗的开篇描绘了远处树林中传来的鹦鹉声和晴天花朵上的雨痕,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面。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宁静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转向回首,看到隔水的前村,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似乎在提醒我们要时常留意身边的美好。接下来的“澹往孤无伴,清归笑不言”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闲适与孤独。尽管独自一人,但诗人并不感到寂寞,反而在自然中找到了归属和乐趣。

最后一句“还家更迟著,松菊未应存”则带有一丝淡淡的惆怅,似乎在感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而松菊未存,暗示着时节的变迁,也让人思考人生的变化和无常。

整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哲思,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与珍视。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树远通鹦响:描绘了远处树林间传来的鸟鸣声,传达出自然的声音。
    • 花晴带雨痕:晴天的花朵上留有雨水的印记,体现了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痕迹。
    • 登山偶回首:在登山途中,偶然回头,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
    • 隔水见前村:隔着水面看到前面的村庄,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 澹往孤无伴:一路走来,心情清淡,独自一人。
    • 清归笑不言:归家时轻松愉悦,默默微笑。
    • 还家更迟著:回家的路上,似乎时间变得缓慢。
    • 松菊未应存:反映时节变化,未见松菊盛开,暗含人生无常。
  2.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使景物更具生机。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较为对称,增加了韵律感。
  3.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士人追求闲适生活的情趣。

意象分析

  1. :象征着生命和自然的宁静。
  2. :代表着美好和短暂的生命,带有雨痕则暗示经历过风雨。
  3.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
  4. 村庄:代表着人间的温暖与归属感。
  5. 松菊:象征着高洁与生命的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鸟是哪种?

    • A. 燕子
    • B. 鹦鹉
    • C. 麻雀
  2. 诗人回首时看到的是什么?

    • A. 山
    • B. 村庄
    • C. 河流
  3. 诗中“澹往孤无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孤独
    • B. 喜悦
    • C. 忧伤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饭罢登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杨万里更为细腻而富有生活气息,而王维则带有更深的哲思和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古典诗词的魅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