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 烟波画船图》

时间: 2025-01-26 23:31:52

隔城山色翠娟娟。

含黛贴红舷。

柳气如尘,酒香如水,鬟影如烟。

不须春去才惆怅,春好也生怜。

燕昵晴初,鸦招暝后,莺话愁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眼儿媚 烟波画船图
作者: 姚燮 〔清代〕

隔城山色翠娟娟。含黛贴红舷。
柳气如尘,酒香如水,鬟影如烟。
不须春去才惆怅,春好也生怜。
燕昵晴初,鸦招暝后,莺话愁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远处山色如翠,宛如佳人一般妩媚。船只的红舷贴近山影,柳树的气息如轻尘般飘散,酒香如流水般弥漫,女子的发影如烟雾般轻柔。春天并不需要过去才让人感到惆怅,春天的美好也能让人生出怜惜之情。燕子在晴初时轻声细语,乌鸦在黄昏后叫唤,黄莺在愁苦的边缘低语。


注释:

  • 翠娟娟:形容山色青翠而妩媚。
  • 含黛:指山影像黛色,暗示山的颜色。
  • 柳气如尘:柳树的香气如细微的尘埃般轻柔。
  • 鬟影如烟:形容女子发髻的影子轻盈如烟雾。
  • 燕昵:燕子亲昵地低语,形容春天的温暖情景。
  • 莺话愁边:黄莺在愁苦的边缘低语,暗示春天的无奈与思绪。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透过意象的描绘,表现出春天的美好与惆怅相交织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燮(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词句著称。姚燮的诗歌常常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情感真挚而动人。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政治变革、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借助自然景观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对春天的眷恋。


诗歌鉴赏:

《眼儿媚 烟波画船图》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作,姚燮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观与人类情感紧密结合,展现出春天的美好与惆怅交织的情感。诗的开头以“隔城山色翠娟娟”引入,生动描绘了青翠的山色,仿佛在描绘一位美丽的女子,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接着,诗人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将春天的气息、酒香和女子的美丽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轻盈的氛围。

“春好也生怜”一句,点明了春天的美好并不只是外在的景色,更激发了人内心的情感,带来一种怜惜和感伤。最后几句通过燕子、乌鸦和黄莺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命力与变化,无论是晴初的温暖,还是黄昏的愁苦,都在诗人的笔下得以体现。

整首诗在音乐性上也颇具韵律感,给人以流畅之感,仿佛置身于春日的画卷之中,感受着春风的轻抚与自然的呼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隔城山色翠娟娟:远处的山色如同绿绸缎般美丽,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2. 含黛贴红舷:山影像黛色贴近红色的船舷,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
  3. 柳气如尘,酒香如水,鬟影如烟:通过比喻,描绘了春天的气息、饮酒的愉悦和女子的柔美。
  4. 不须春去才惆怅,春好也生怜: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和怜惜,不必等到失去才感到惆怅。
  5. 燕昵晴初,鸦招暝后,莺话愁边:通过描绘不同鸟类的活动,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人们内心的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柳气如尘,酒香如水”,将气息与物质进行类比,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对仗:如“燕昵晴初,鸦招暝后”,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 拟人:如“莺话愁边”,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与惆怅,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内心情感的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色:象征着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 柳气:代表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 酒香:暗示着欢聚与欢愉的时光。
  • 鬟影:象征着女性的柔美与温柔。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春日的画卷,蕴含着春天的生命力和人们的情感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隔城山色翠娟娟”指的是什么?

    • A. 城市的繁华
    • B. 远处青翠的山色
    • C. 夕阳的余晖
      答案:B
  2. “柳气如尘”中的“尘”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柳树的香气
    • B. 春天的温暖
    • C. 风的轻柔
      答案:A
  3. 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的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珍惜与怜惜
    • C. 疲惫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春天的情感与思绪。
  2. 杜甫《春望》:表达对春天的感慨与忧思。

诗词对比

  • 姚燮与李清照的作品均以细腻的描写著称,但李清照更注重个人的情感表达,而姚燮则将自然与人情交融,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画面。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