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作诗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3 09:19:13

朝发邺城,夕宿韩陵。

霖雨载涂,舆人困穷。

载驰载驱,沐雨栉风。

舍我高殿,何为泥中。

在昔周武,爰暨公旦。

载主而征,救民涂炭。

彼此一时,唯天所赞。

我独何人,能不靖乱。

意思解释

黎阳作诗三首 其一

原文展示:

朝发邺城,夕宿韩陵。
霖雨载涂,舆人困穷。
载驰载驱,沐雨栉风。
舍我高殿,何为泥中。
在昔周武,爰暨公旦。
载主而征,救民涂炭。
彼此一时,唯天所赞。
我独何人,能不靖乱。


白话文翻译:

清晨我从邺城出发,傍晚便在韩陵落脚。
连绵的雨水淹没了道路,车夫们困顿不堪。
驾车急驰,沐浴在雨中,迎风而行。
我为何舍弃高堂,甘愿陷入泥泞?
回想周武王和公旦,当年征伐出征。
他们带着君主,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在那个时代,只有天意在赞许他们。
而我独自何人,能否安定这动乱?


注释:

字词注释:

  • :出发。
  • 宿:停留、住宿。
  • 霖雨:连绵不断的雨。
  • 载涂:满是泥泞的道路。
  • 舆人:驾车的人。
  • 沐雨:淋雨。
  • 栉风:迎着风。
  • :丢弃、舍弃。
  • 高殿:高大的殿堂。
  • 涂炭:比喻百姓生活困苦。
  • 靖乱:平定动乱。

典故解析:

  • 周武王:周朝的开国君主,曾发动伐纣之战,建立周朝。
  • 公旦:周公,周武王的弟弟,辅佐周武王,治理国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开国皇帝,文学成就卓著,尤以诗歌和散文见长。他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之气,又不乏婉约之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曹丕在动荡的战乱时期,表面上是描写旅途的艰辛,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动乱的深切忧虑,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思考。曹丕面临着权力的斗争和国家的动荡,心中充满不安与无奈。


诗歌鉴赏:

《黎阳作诗三首 其一》是一首描写旅途与内心感受的诗作,诗人在途中遭遇连绵细雨,车夫困顿,表现了他对生活艰难的真实感受。首句“朝发邺城,夕宿韩陵”勾勒出一种孤独的行旅状态,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转换让人倍感疲惫。

紧接着,诗人通过“霖雨载涂,舆人困穷”展现了旅途中的不易,雨水使道路泥泞,车夫的困乏映射出社会的艰难。诗人在此不仅仅是对外界环境的描写,更是对内心情感的流露。

“舍我高殿,何为泥中”则传递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放弃高堂之居而身陷泥淖,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最后的几句则引入历史典故,提及周武王与公旦,他们因天意而成功,提醒当下的自己能否在乱世中找到一条安定之路,表现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现状的无奈。

整首诗以旅途为背景,融入历史典故,情感深邃,意境悠远,展现了曹丕作为一位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朝发邺城,夕宿韩陵。
    早上从邺城出发,傍晚在韩陵停留。此句设定了行旅的时间与地点。

  2. 霖雨载涂,舆人困穷。
    连绵的雨水淹没了道路,车夫们感到困顿。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艰辛的氛围。

  3. 载驰载驱,沐雨栉风。
    驾车急驰,迎风而行,淋浴着雨水。表现出诗人虽然身处困境,却依然在努力向前。

  4. 舍我高殿,何为泥中。
    我为何舍弃高堂,甘愿陷入泥泞?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困惑与不甘。

  5. 在昔周武,爰暨公旦。
    提到历史上的周武王和公旦,暗示历史的教训与启示。

  6. 载主而征,救民涂炭。
    他们带着君主出征,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强调了责任与使命。

  7. 彼此一时,唯天所赞。
    他们的成就得到了天意的支持,反映出对命运的感慨。

  8. 我独何人,能不靖乱。
    我又是谁,能否安定这动乱?结尾自问,表达了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与对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对比:高殿与泥中形成鲜明对比,突显诗人的困惑。
  • 典故:借用周武王的历史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广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与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邺城:象征着权力与历史。
  • 韩陵:代表着诗人流亡的终点。
  • 霖雨:象征着困扰与艰难。
  • 泥中:象征着困境与无奈。
  • 高殿:象征着理想与地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从哪个城市出发? A. 邺城
    B. 韩陵
    C. 洛阳
    D. 成都

  2.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A. 项羽
    B. 周武王
    C. 刘备
    D. 司马迁

  3. 诗中提到的“霖雨”指的是什么? A. 晴天
    B. 连绵不断的雨
    C. 暴风雪
    D. 阴天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曹操《观沧海》: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
  • 王之涣《登鹳雀楼》: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追求。

诗词对比:

  • 曹操《短歌行》曹丕《黎阳作诗三首 其一》:两者都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命运的感慨,但曹操更为豪放,而曹丕则显得沉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魏晋南北朝诗词选》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3. 《曹丕诗集》
  4. 《三国志》
  5. 《古诗词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