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哉行 其二》
时间: 2024-09-19 22:14: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善哉行 其二
作者: 曹操 〔魏晋〕
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
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
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
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
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
我愿于天穷,琅邪倾侧左。
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
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
显行天教人,谁知莫不绪。
我愿何时随?此叹亦难处。
今我将何照于光曜?
释衔不如雨。
白话文翻译
我自惜薄福,早年贫贱遭受孤独的苦难。
既没有三次迁徙的教诲,也没听见庭前的对话。
我的穷困如同被抽裂的状态,自己只能思念依靠的人。
虽然心中怀有一介之志,但在这样的时刻能与谁分享呢!
守着贫穷的人,常常感叹,泪水如雨般流下。
我在悲伤中哭泣,乞求生存又能见到什么呢?
我希望在贫穷的天际,琅邪山倾斜在左边。
虽然想竭尽忠诚,但愿公归故乡楚地。
快人总是叹息,怀着情感却无处倾诉。
显赫的行为天教人,谁又知道这些都难以继续。
我希望何时能随之而行?这叹息实在难以承受。
如今我将何以照亮自己呢?释怀的心情不如雨水般洒脱。
注释
- 薄祜:薄福,指命运不佳,运气薄弱。
- 夙贱:早年贫贱。
- 三徙教:三迁之教,指孔子所说的教育之法,强调迁移对教育的重要性。
- 琅邪:地名,今山东省,曹操早年在此地生活。
- 乞活:乞求生存。
- 快人:指直率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作为魏国的奠基者,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反映其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变迁。
创作背景
《善哉行》系列诗作反映了曹操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在政治动荡、家庭离散的背景下,表达了他对命运的感慨和对忠诚的渴望。
诗歌鉴赏
《善哉行 其二》以深沉的情感和直白的语言,展现了曹操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思考。诗中开篇即以“自惜身薄祜”表露了对自己命运的自怜,接着通过对贫贱生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切的孤独感。曹操在诗中提到“虽怀一介志”,但在现实的困境中,这份志向似乎无处施展,令人感到一种无力感和悲哀。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随着对困境的描写,情感愈发浓烈。尤其是“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通过悲伤的形象,表现了对生活的绝望与无奈。此外,诗中“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一语,传达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阻隔,令人感受到深深的孤独。
最后,诗人以“今我将何照于光曜”进行自我反思,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困惑。这种对命运的叩问,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哲思,反映出曹操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无奈与抗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惜身薄祜:自我珍惜,但命运不佳。
- 夙贱罹孤苦:从小就生活贫贱,遭受孤独苦难。
- 既无三徙教:没有迁徙的教诲,也没有听到过庭院的闲话。
- 其穷如抽裂:穷困的状态如同被抽裂般无助。
- 虽怀一介志:虽然心中有抱负。
- 是时其能与:但在这样的时刻,又能与谁分享呢。
- 守穷者贫贱:一直困守在贫穷中的人,悲叹泪如雨。
- 泣涕于悲夫:在悲伤中哭泣。
- 乞活安能睹:乞求生活又能看到什么。
- 我愿于天穷:我希望在穷困的天空下。
- 琅邪倾侧左:琅邪山倾斜在左边,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
- 虽欲竭忠诚:虽然想竭尽忠诚。
- 欣公归其楚:期待归故乡楚地。
- 快人由为叹:直率的人常常叹息。
- 抱情不得叙:却无处表达感情。
- 显行天教人:显赫的行为天教人。
- 谁知莫不绪:谁又知道这些都难以延续。
- 我愿何时随:我希望何时能随之而行。
- 此叹亦难处:这叹息实在难以承受。
- 今我将何照于光曜:如今我将如何照亮自己?
- 释衔不如雨:释怀的心情不如雨水般洒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命运比作薄祜,形象地表达了贫贱的困境。
- 排比:多次使用“虽”字,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 对仗:如“泣涕于悲夫”与“乞活安能睹”,对称的结构使情感更加突出。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曹操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与感慨,强调了在困境中人对生活的坚持与对理想的追求,同时流露出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 薄祜:象征着个人命运的薄弱与无奈。
- 泪如雨:表现了悲伤与绝望的情感。
- 琅邪:作为故乡的象征,展现了对故土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曹操在诗中提到的“薄祜”是什么意思?
- A. 命运不佳
- B. 富贵荣华
- C. 生活快乐
-
“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幸福
- B. 绝望
- C. 愤怒
-
诗中提到的“琅邪”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河南
- B. 山东
- C. 湖北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短歌行》:同样表达了曹操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 《观沧海》:王勃的作品,体现了对大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与曹操的《善哉行》都通过景象描绘表达情感,但《登鹳雀楼》更多地体现了壮阔的意境,而《善哉行》则更为沉重和内省。
参考资料
- 《曹操诗词集》
- 《魏晋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