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露》

时间: 2025-01-25 18:24:51

惟汉二十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已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惟汉二十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已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汉朝二十世的统治者们确实不善于治国。就像沐猴披上了华丽的冠带,虽然懂得一点小道理,却妄图强权。统治者犹豫不决,不敢果断行动,反而在狩猎中抓住了君王。白虹横贯日头,预示着灾难已经降临。叛臣掌握了国家大权,残忍地杀死了君主,灭掉了整个朝代。帝国的基业被荡覆,祖宗的庙宇也被焚烧。人们被迫迁移,痛哭着离去。遥望洛城的城郭,微子(微子启)为其哀伤。

注释

  • :只,仅仅。
  • 汉二十世:指汉朝的二十个皇帝。
  • 沐猴而冠带:比喻外表光鲜却无实质本领的人。
  • 犹豫不敢断:形容犹豫不决,缺乏果断的决策。
  • 白虹:古代天文现象,象征灾难。
  • 贼臣:指叛逆的臣子。
  • 持国柄:掌握国家权力。
  • 荡覆:倾覆、毁灭。
  • 宗庙:祖宗的庙宇,象征国家的根基。
  • 号泣而且行:痛哭着迁移、逃离。
  • 微子:指微子启,是古代贤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以其雄才大略和卓越的诗词成就著称。曹操在历史上因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著称,他的诗歌多表现豪情壮志和对政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政治局势,曹操在这个时期感受到国家分裂和权臣专权带来的危机,借此诗表达了对时局的不满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薤露》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它通过对汉朝二十代皇帝的不满,表达了对当时统治者无能的深刻批判。诗中“沐猴而冠带”这一形象,生动地刻画了那些外表光鲜却无能的统治者,显示出曹操对政治腐败的强烈不满。同时,诗中对“贼臣持国柄”的描述,揭示了权臣的专权如何导致国家的灭亡。全诗不仅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痛心,更流露出对未来的无奈和悲哀。诗的最后两句“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用微子启的形象作为哀悼的象征,进一步加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令人感受到历史的悲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惟汉二十世,所任诚不良:指出汉朝二十位皇帝的无能与昏庸。
  2.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比喻那些表面光鲜却无真才实学的统治者。
  3.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说明统治者缺乏果断,反而被权臣操控。
  4. 白虹为贯日,已亦先受殃:白虹象征预示着灾难将至。
  5.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叛臣掌控国家大权,导致皇帝被杀。
  6.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皇权的覆灭与祖宗庙宇的焚毁,象征国家的崩溃。
  7.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人们被迫迁移,悲痛欲绝。
  8.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遥望洛阳,微子为国破家亡感到悲哀。

修辞手法

  • 比喻:“沐猴而冠带”生动形象,直接揭示人物的特质。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白虹象征着灾难,微子象征着忠臣。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统治者无能和权臣专权的批判,表现了曹操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展现了历史的悲剧和对理想政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虹:象征灾难的来临。
  • 沐猴:象征表面光鲜却无能的统治者。
  • 宗庙:象征国家根基与历史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沐猴而冠带”中的“沐猴”比喻的是: A. 聪明的人
    B. 外表光鲜却无能的人
    C. 冒险者

  2. “白虹为贯日”象征什么? A. 繁荣昌盛
    B. 灾难将至
    C. 和平安宁

  3. 诗中提到的“贼臣”是指: A. 忠臣
    B. 叛逆的臣子
    C. 外交官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短歌行》:曹操的另一首名作,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
  • 《登高》:杜甫的作品,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同样描写了国家动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 《月夜忆舍弟》(杜甫):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薤露》中对国家的忧虑相呼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曹操诗文集》
  2. 《汉代历史与文化》
  3. 《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