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其五》

时间: 2025-02-04 13:41:54

春光迤逦西湖好,回首年时。

流水难追。

对月相思付酒卮。

放怀一棹迎斜照,脸印霞晖。

心托波微。

浅扫螺痕色也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光迤逦西湖好,回首年时。
流水难追。对月相思付酒卮。
放怀一棹迎斜照,脸印霞晖。
心托波微。浅扫螺痕色也飞。

白话文翻译:

春日的光景在西湖上延绵如画,回望过去的岁月。
流水无法追赶,面对明月,我把相思倾注于酒杯之中。
放开胸怀,划着小舟迎接斜阳,脸庞映照着霞光。
心事寄托在波纹之中,轻轻划过水面,螺痕的颜色也随之飞舞。

注释:

字词注释:

  • 迤逦:形容景色绵延的样子。
  • 回首:回望,回忆过去的时光。
  • 流水难追: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
  • 相思:思念之情。
  • 酒卮:酒杯。
  • 放怀:放开心情,畅快地享受。
  • 斜照:斜阳,夕阳的光辉。
  • 霞晖:霞光,晚霞的光辉。
  • 波微:微波,轻轻的波纹。
  • 螺痕:水面上涟漪的痕迹。

典故解析:

本诗通过“相思”“酒卮”表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美好情感的寄托。月亮常被用来象征思念之情,而西湖则是美丽与浪漫的象征,代表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湖帆(1894-1968),字季山,号湖帆,江苏人。清末民初著名的书画家与诗人,擅长山水画,诗作风格清新自然,追求真情实感,常以水乡为题材,体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采桑子 其五》是在吴湖帆游历西湖时创作的,受到了西湖美景和内心情感的影响。诗中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在自然美景中找到的内心宁静。

诗歌鉴赏:

《采桑子 其五》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西湖美景的赞美与对往事的追忆。诗的开头“春光迤逦西湖好,回首年时。”以春天的美景引入,营造了一个温暖而充满生机的氛围。诗人不仅仅是在描写自然,亦是在对岁月的感慨,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流水难追”一句,将时间比作流水,表达了对过去的无法挽回的惋惜。紧接着“对月相思付酒卮”,则表现了诗人将思念寄托于酒杯之中,显示出一种孤独而又惆怅的情感。放怀一棹迎斜照,脸印霞晖,更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完美结合,似乎在这一刻,诗人感受到了自然的温暖与舒适。

最后几句“心托波微。浅扫螺痕色也飞。”则从细微处入手,描绘了波纹与螺痕的美丽,象征着内心的细腻情感与生活的美好,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蕴深远,是吴湖帆诗歌中的一朵奇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光迤逦西湖好,回首年时。

    • 描述春天的光景在西湖上延绵,诗人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
  2. 流水难追。对月相思付酒卮。

    • 比喻时间流逝不可追赶,诗人对明月倾诉思念之情,酒杯成为情感的寄托。
  3. 放怀一棹迎斜照,脸印霞晖。

    • 诗人放开心情,划着小舟迎接夕阳,脸上映照着美丽的霞光,表现出一种愉悦和恬静。
  4. 心托波微。浅扫螺痕色也飞。

    • 诗人的心情寄托于轻微的波纹之中,轻轻划过水面,水面上的涟漪象征着情感的流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流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
  • 拟人:将心情寄托于波纹中,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放怀一棹迎斜照,脸印霞晖”,展现了诗句的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西湖春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热爱,情感真挚而细腻,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光: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西湖:美丽的自然环境,常常与浪漫与思念联系在一起。
  • 月亮:思念与孤独的象征。
  • 酒卮:寄托情感与思绪的载体。
  • 波微:自然的细腻与变化,象征内心情感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采桑子 其五》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民国

  2. 诗中“流水难追”是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时间流逝的惋惜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爱情的渴望

  3. “心托波微”中,“波微”指的是什么? a) 微风
    b) 波纹
    c) 小船
    d) 明月

答案:

  1. c) 清代
  2. b) 对时间流逝的惋惜
  3. b) 波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通过月亮表达思念之情,与《采桑子 其五》主题相似。

诗词对比:

  • 《如梦令》(李清照)
    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回忆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风格上更显细腻柔情。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吴湖帆诗文集》
  • 《清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