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府雨中别子由》
时间: 2025-01-11 14:30: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庭下梧桐树,三年三见汝。
前年适汝阴,见汝鸣秋雨。
去年秋雨时,我自广陵归。
今年中山去,白首归无期。
客去莫叹息,主人亦是客。
对床定悠悠,夜雨空萧瑟。
起折梧桐枝,赠汝千里行。
重来知健否,莫忘此时情。
白话文翻译:
在庭院下的梧桐树旁,我已经三年才见到你一次。
前年我在树下,你的阴影正好,听到了你在秋雨中的鸣叫。
去年的秋雨时,我正好从广陵归来。
今年我去中山,白头老来,却不知道何时能再回。
客人离去时不必叹息,主人其实也是客人。
对床而坐,心情悠然,夜雨轻轻地萧瑟作响。
我起身折下一枝梧桐,送给你以作千里之行的伴侣。
下次再见时你是否安好,别忘了此刻的情谊。
注释:
- 梧桐:一种树木,常被视为高洁、清雅的象征。
- 鸣秋雨:在秋雨时节,树下的环境显得特别清幽,象征着思念和怀旧。
- 客:指的是游子,流动不定,人生如客,生存的状态是暂时的。
- 悠悠:形容心情的悠闲,时间的漫长。
- 千里行:象征长途旅行,也代表离别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作品涵盖诗、词、文三方面,其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温婉。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在东府时,他与朋友子由的别离之际。两人因政治原因常常不得不分离,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深情与思念,同时也反映出人世间别离的普遍主题。
诗歌鉴赏:
《东府雨中别子由》是一首蕴含深情的诗作,通过梧桐树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子由之间的深厚情谊。诗的开头以“梧桐树”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环境,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诗中提到“三年三见”,体现了他们的分离与重聚的稀少,流露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光的感慨。
通过“前年适汝阴,见汝鸣秋雨”,诗人描绘了与子由相聚时的宁静和美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重的离别感逐渐浮现。“白首归无期”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奈与忧虑,诗人意识到人生的短暂与变迁。
“客去莫叹息,主人亦是客”,这句话揭示了人生如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临时的,增强了诗的哲理性。最后,诗人以“重来知健否,莫忘此时情”结束,体现出对未来重聚的渴望与对当下情感的珍惜,使整首诗在深情中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和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庭下梧桐树,三年三见汝:描绘了梧桐树的环境,强调时间的流逝与相见的稀少。
- 前年适汝阴,见汝鸣秋雨:回忆与友人相聚时的情景,表达美好的回忆。
- 去年秋雨时,我自广陵归:交代时间和地点,增加了离别的情感。
- 今年中山去,白首归无期:表达对未来的无期思考,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客去莫叹息,主人亦是客:揭示人生的客居状态,强调无常与离别。
- 对床定悠悠,夜雨空萧瑟:描绘夜晚的静谧与思念的悠长。
- 起折梧桐枝,赠汝千里行:以行动表达情谊,象征着传递祝福。
- 重来知健否,莫忘此时情:希望未来再相见时友人安好,不忘此时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客居,形象生动。
- 对仗:如“客去莫叹息,主人亦是客”,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友谊和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苏轼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重,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未来的希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梧桐:象征高洁、清雅,常用来表达思念与离别。
- 秋雨:象征忧愁与思念,渲染了诗的情感氛围。
- 客:代表人生的无常,揭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树是什么?
- A. 松树
- B. 梧桐树
- C. 柳树
-
诗人对未来重聚的感觉是?
- A. 期待
- B. 无奈
- C. 忧虑
-
诗中“客去莫叹息”表达了什么?
- A. 对离别的悲伤
- B. 对人生无常的理解
- C. 对友谊的珍视
答案:
- B. 梧桐树
- B. 无奈
- B. 对人生无常的理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朋友间的离别之情,但更侧重于豪情壮志;而苏轼的《东府雨中别子由》则在细腻的情感中透出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参考资料:
- 《苏轼集》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