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采桑子
作者: 马钰 〔元代〕
原文展示:
吕公大悟黄粱梦,舍弃华轩。
返本还源。出自钟离作大仙。
山侗猛悟细磁梦,割断攀援。
炼汞烹铅。出自风仙性月圆。
白话文翻译:
吕洞宾领悟了黄粱美梦的真谛,放弃了华丽的车轩,
回归本源,得道成仙,源自钟离的教诲。
山侗在细腻的梦中猛然觉悟,割断了依赖与羁绊,
炼制汞,烹调铅,得道成仙,源自风仙的圆满。
注释:
- 吕公:指吕洞宾,是道教八仙之一,代表了修道成仙的理想。
- 黄粱梦:出自《庄子》,意指梦中美好的幻想;比喻人生短暂的虚幻。
- 华轩:指华丽的车子,象征物质的富贵。
- 返本还源:回到事物的本原与根本。
- 钟离:钟离权,是道教的另一位重要人物。
- 山侗:此处可能指代某位修道者,象征追求真理的精神。
- 细磁梦:细腻的梦,象征对细节的深刻领悟。
- 炼汞烹铅:道教修炼过程中的一种炼丹术,象征修道的艰辛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马钰,元代诗人,擅长道教诗词,思想深邃,作品多涉及修道与哲理,体现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在元代,社会动荡,士人多追求精神寄托,马钰的作品反映了对道教哲学的探求,强调内心的觉悟与修道的过程。
诗歌鉴赏:
这首《采桑子》通过吕洞宾和山侗的故事,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领悟和修道过程中的体验。诗中,吕公的黄粱梦象征着虚幻的追求,而他的觉悟则是对现实的超越,体现了放下物质欲望的重要性。同时,山侗的领悟则强调了对细节的把握与内心的决断。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修道精神,反映了作者对道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尤其是炼汞烹铅的意象,既是对道教炼丹术的直接引用,也是修道过程中反复锤炼自我的隐喻,展示了追求真理的不易与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吕公大悟黄粱梦:吕洞宾领悟了梦中所体现的虚幻与现实的对比。
- 舍弃华轩:他选择放弃外在的奢华,追求内心的宁静。
- 返本还源:强调回归到事物的本质,寻求内心的真实。
- 出自钟离作大仙:表明他的修道源于钟离权的教导,获得了高深的道理。
- 山侗猛悟细磁梦:山侗在细腻的梦境中突然觉醒,象征对人生真谛的领悟。
- 割断攀援:表示他断绝了对外界依赖的态度。
- 炼汞烹铅:象征着对自身的锤炼与成长。
- 出自风仙性月圆:风仙的圆满象征着极致的修道成就。
修辞手法:
- 比喻:黄粱梦比喻人生的虚幻;炼汞烹铅比喻修道的过程。
- 对仗:前后两句之间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物质世界的否定与对精神追求的肯定,传达了放下与觉悟的深刻道理,体现出道教文化中“返本还源”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粱梦:代表虚幻的追求与人生的短暂。
- 华轩:象征物质的富贵与世俗的诱惑。
- 炼汞烹铅:象征修道者的辛勤与追求真理的执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吕公在诗中领悟了什么?
- A. 物质的富贵
- B. 黄粱梦的真谛
- C. 人生的痛苦
- D. 友情的珍贵
-
过于追求外在华丽的结果是什么?
- A. 感到快乐
- B. 无法觉悟
- C. 找到真理
- D. 收获爱情
-
“炼汞烹铅”象征了什么?
- A. 物质追求
- B. 修道的过程
- C. 失去自我
- D. 追求财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与马钰的《采桑子》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而马钰则更加内敛与理性,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道教文化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