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题潘晓庵斗酒百篇小像》

时间: 2025-02-04 16:17:34

画师貌出高人态,梧竹澄鲜。

庭户萧然,道是诗颠并酒颠。

玉山百罚颓唐甚,醉汉琼筵。

纱帽微偏,击唾壶歌宝剑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 题潘晓庵斗酒百篇小像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画师貌出高人态,梧竹澄鲜。
庭户萧然,道是诗颠并酒颠。
玉山百罚颓唐甚,醉汉琼筵。
纱帽微偏,击唾壶歌宝剑篇。

白话文翻译:

这位画师的形象显得出众而高雅,竹子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新。
庭院中一片冷清,似乎在说他既是诗的狂人也是酒的狂人。
在玉山之上,他的颓废和失意十分明显,醉汉在琼筵上尽情狂欢。
他的纱帽微微歪斜,口中击打着唾壶,唱着宝剑的歌谣。

注释:

  • 貌出高人态: 形象显得高雅,超凡脱俗。
  • 梧竹澄鲜: 描述竹子清新明亮的样子,表现出环境的清幽。
  • 庭户萧然: 庭院冷清,给人一种寂静的感觉。
  • 道是诗颠并酒颠: 传达了他既痴迷于诗歌又沉迷于酒的状态。
  • 玉山百罚: 玉山指代名山,表达了一种颓废的情绪。
  • 琼筵: 指美酒的筵席,象征着放纵和享乐。
  • 纱帽微偏: 描绘了醉酒后不拘小节的状态。
  • 击唾壶歌宝剑篇: 形象地描写了他在酒兴中吟唱的场景,表现出洒脱与豪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1680),清代诗人,以其奔放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酒、对诗的热爱,以及对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革的时期。作者通过描绘画师的形象,表达对生活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艺术与酒的追求与狂欢。

诗歌鉴赏:

这首《采桑子》充满了浓厚的个性与情感,画师的形象不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个生活的狂人。他的高人态度、清新的环境与萧然的庭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受。诗中反复强调的“诗颠”和“酒颠”,不仅指向画师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了一种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他在玉山之上感受到的颓唐,正是对现实的无奈与逃避。与此相对的是他在琼筵上的醉酒欢歌,似乎在逃避现实的同时又在尽情享受生活。整首诗的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师貌出高人态: 画师的外貌和气质显得非凡脱俗,预示其艺术才华。
  • 梧竹澄鲜: 自然环境描绘,衬托出画师的独特气质。
  • 庭户萧然: 寂静的庭院象征着画师内心的孤独。
  • 道是诗颠并酒颠: 混合的身份,既是诗人又是酒徒,反映个性复杂。
  • 玉山百罚颓唐甚: 描述画师因酗酒而陷入颓废的状态。
  • 醉汉琼筵: 醉酒后沉溺于享乐的场景,表现放纵与失控。
  • 纱帽微偏: 形象的细节,暗示酒后的不羁与洒脱。
  • 击唾壶歌宝剑篇: 充满豪情的吟唱,展现他对自由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 “诗颠并酒颠”将诗人和酒徒的身份结合在一起,生动形象。
  • 对仗: 诗中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 “庭户萧然”,赋予环境以人的情感,增强氛围的代入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画师的形象与内心状态的对比,探讨了艺术与酒精的关系,以及人在社会变迁中的孤独与放纵。体现了清代文人对自我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画师: 代表艺术与个性,象征追求自由的灵魂。
  • 梧竹: 象征清雅与高洁,反映画师的高人气质。
  • 庭户: 代表孤独与寂静,暗示内心的空虚。
  • 玉山: 象征高远与失落,表现出追求与失落的矛盾。
  • 琼筵: 代表享乐与狂欢,体现对生活的放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画师的形象如何?
    A. 平凡无奇
    B. 高人态度
    C. 疲惫不堪

  2. 诗中“道是诗颠并酒颠”表达了什么?
    A. 画师只关注于酒
    B. 画师的身份复杂,既是诗人又是酒徒
    C. 画师不喜欢诗与酒

  3. “庭户萧然”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生活热闹
    B. 画师的孤独与寂静
    C. 自然的宁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陈维崧与李白的作品都有对酒的描写,但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与奔放,而陈维崧则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孤独与颓废。两者都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歌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白与他的诗歌世界》
  • 《杜甫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