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 其三 春窗寒雨
十年归计谁堪此,兵灾火灾。老怀病怀。展过春云片片来。
小窗坐写遗山史,风霾雨霾。钟催漏催。卷里光阴付与谁。
白话文翻译:
这十年的归来,谁能承受这样的苦楚?战乱和火灾不断,
我心中的老病更加沉重。春天的云片片飘来,我在窗前静坐。
写着关于往事的历史,窗外是阴霾的雨,时钟催促着时间。
卷宗里的光阴又该归于谁呢?
注释:
- 十年归计:十年后回想自己的人生安排与计划。
- 兵灾火灾:指战争和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 老怀病怀:指年老及身体的病痛,表达诗人内心的沉重感。
- 遗山史:指关于过去的历史或记忆,表达回忆的沉重。
- 钟催漏催:指时间的流逝,钟声催促着人们珍惜时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元旷,现代诗人,作品多以个人情感和社会观察为主题,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战乱频仍的时代,诗人通过描写个人的感受,反映出社会的大背景,表达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采桑子 其三 春窗寒雨》是一首充满感伤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生的无奈与苦涩。首句“十年归计谁堪此”,直入主题,表达了对过去十年生活的沉重反思。接下来的“兵灾火灾”则是对历史的追忆,暗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创伤与痛苦。
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诗人用“春云片片”来展现春天的柔和,却又在后文中引入“风霾雨霾”,使得自然的美丽与内心的忧伤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小窗前的静坐写作,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对人生的感慨。
“钟催漏催”一句更是将时间的流逝与老去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最终以“卷里光阴付与谁”收尾,给人留下深思的余韵。全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脆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年归计谁堪此:十年后的回顾,谁能承受这样的痛苦与思考。
- 兵灾火灾:战争和灾难造成的伤害,暗示历史的沉重。
- 老怀病怀:年老和身体的病痛,表达内心的无奈和忧伤。
- 展过春云片片来:春天的云彩轻轻飘来,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小窗坐写遗山史:在小窗前静坐,写下关于往事的历史,体现了对过去的追忆。
- 风霾雨霾:自然的阴霾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郁。
- 钟催漏催:时间在流逝,时钟的滴答声催促着生活。
- 卷里光阴付与谁:最终的反思,光阴的流逝到底归于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卷轴,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 对仗:如“兵灾火灾”与“风霾雨霾”形成对比,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钟声的催促让时间似乎有了生命,凸显时间的无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沉重感,令人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云:象征希望与新生,然而与“风霾雨霾”形成对比,反映内心的冲突。
- 小窗:小窗户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封闭,暗示内心的世界。
- 光阴:时间的象征,代表人生的流逝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十年归计”指的是: A. 十年的计划
B. 十年的回忆
C. 十年的痛苦 -
诗中提到的“兵灾火灾”主要是指: A. 自然灾害
B. 战争与灾难
C. 家庭的变故 -
“卷里光阴付与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C. 对往事的怀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写了战乱带来的痛苦,但更侧重于对国家的忧虑。
- 《静夜思》:表现对故乡的思念,情感同样深邃却更为个人化。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现代诗歌鉴赏》
- 《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