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 其六》
红窗燕子呢喃语,似说归期。
却忆年时。未到将离已别离。
凭渠锦字殷勤寄,纵赋新诗。
不尽相思。惆怅杨花满院飞。
白话文翻译:
红窗下的燕子轻声细语,仿佛在说着归来的日期。
却让我忆起了往年的时光。
即便还未到分别的时刻,却已经感受到离别的痛苦。
借着她那绣有锦字的信件,殷切寄托思念,哪怕我赋新诗,
也无法表达完满的相思之情。
只觉得满院飞舞的杨花,愈加增添了我的惆怅。
注释:
- 红窗:红色窗户,象征着温暖和亲切的环境。
- 呢喃:低声细语,形容燕子的叫声。
- 归期:回来的日子,指燕子归巢的时节。
- 锦字:用锦缎绣成的文字,象征优雅和美好。
- 杨花:杨树的花絮,随风飘散,常用来比喻离别的惆怅。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燕子”常常与春天、归来和团聚相关,象征着希望和温暖。而“杨花”则常与离别、伤感的情绪联系在一起,给人一种愁苦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尊岳(1862-1921),字云甫,号梅溪,晚号梅庵,近现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赵尊岳的中晚年,社会动荡,个人生活经历了许多变故。他通过词作表达了对离别、思念的感慨,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家国、亲情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采桑子 其六》是一首充满思念与惆怅的词作。开篇便以“红窗燕子呢喃语”引入,透出一种温暖而亲切的氛围,燕子的归来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也暗示着团圆的期盼。然而,接下来的“却忆年时”却让这种温暖的意象瞬间转为怀旧与忧伤,作者在回忆中感受到即将来临的离别,情感的对比愈发明显。
词中“凭渠锦字殷勤寄,纵赋新诗”两句展现了作者对远方人的深厚情感,尽管有着殷勤的寄托,似乎也无法消解心中的相思之苦。最后一句“惆怅杨花满院飞”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杨花如同离别的象征,随风飘散,映衬出作者内心的无奈与孤独。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思乡之情与对逝去时光的无尽怀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红窗燕子呢喃语,似说归期。”:红窗下的燕子低声吟唱,像是在诉说期待的归期。
- “却忆年时。未到将离已别离。”:我不禁想起往年,虽然还未真正分别,但心中已感到离愁。
- “凭渠锦字殷勤寄,纵赋新诗。”:借着她那绣有美丽字样的信件,尽管我赋诗寄情,仍难以尽述心中思念。
- “不尽相思。惆怅杨花满院飞。”:无尽的相思之情更显得惆怅,满院飞舞的杨花更是增添了我心中的伤感。
-
修辞手法:
- 拟人:燕子“呢喃语”让燕子具有人格化的特征,增添了情感的温度。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比喻:杨花象征离别,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惆怅。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燕子的描绘和对离别的感伤,表达了对亲情和友情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惆怅,通篇渗透着浓浓的思念之情。
意象分析:
- 燕子:象征团聚、归来,寄托着希望与温暖。
- 红窗:象征温馨的家,反映出亲密的人际关系。
- 杨花:象征离别与思念,随风飘散,令人感到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红窗”象征着什么?
- A. 离别
- B. 温暖和亲切
- C. 希望
-
“惆怅杨花满院飞”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离愁
- C. 忍耐
-
诗中提到的“呢喃语”是形容什么?
- A. 风声
- B. 燕子的声音
- C. 人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 比较赵尊岳的《采桑子 其六》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两者都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惆怅,但李清照的词更显深情和细腻,而赵尊岳则侧重于环境的描写与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近代词人研究》
- 《赵尊岳诗词选集》
- 《古典诗词中的思乡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