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胡遇》

时间: 2025-01-22 17:23:37

丽句传人口,科名立可图。

移居见山烧,买树带巢乌。

游远风涛急,吟清雪月孤。

却思初识面,仍未有多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胡遇
贾岛 〔唐代〕
丽句传人口,科名立可图。
移居见山烧,买树带巢乌。
游远风涛急,吟清雪月孤。
却思初识面,仍未有多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胡遇的赞美以及对友谊的思考。诗中提到,优美的词句能够传颂于世,科举的名声能够使人绘制蓝图。作者移居到有山的地方,看到烟火,买下树木来吸引乌鸦的栖息。游历远方,风浪急促,吟唱时只能在清冷的雪月之下孤独。回想起初次相识的情景,心中却仍然没有太多的要求或奢望。

注释:

字词注释:

  • 丽句:美丽的句子,形容优秀的诗句。
  • 科名:指科举考试的名次。
  • 移居:迁居到新的地方。
  • 见山烧:形容看到山野的烟火。
  • 带巢乌:指买树木来吸引乌鸦筑巢。
  • 游远:远游,指漫游远方。
  • 吟清:吟唱清丽的诗句。
  • 雪月:指寒冷的雪夜,象征孤独。
  • 初识面:初次见面的情景。

典故解析:

  • 科名:唐代科举制度盛行,科名象征着个人的成就与社会地位。
  • 雪月:古诗中常用的意象,象征孤独和清冷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约779年-843年),字阮籍,号卧龙,唐代著名诗人,尤其以律诗和绝句著称。他与李商隐并称“晚唐双子”。贾岛的诗风多表现出清新、委婉的特点,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贾岛晚年,正值唐代社会动荡,诗人对友谊和人生的思考愈发深刻。诗中流露出贾岛对胡遇的敬重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表现出对个人价值和人生选择的思考。

诗歌鉴赏:

《酬胡遇》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诗,诗人以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开头两句“丽句传人口,科名立可图”,传达出诗人对艺术与名声的追求,强调了诗句的美丽和科举的成就感。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自己移居后的生活,提及在新环境中对自然的观察,表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移居见山烧,买树带巢乌”,既是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也是对平淡生活的满足。接下来的“游远风涛急,吟清雪月孤”,则展现了诗人在游历中的孤独感,映射出一种对人生旅程的深刻反思。

最后两句“却思初识面,仍未有多须”,则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初识时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上深沉而细腻,展现了贾岛作为一个诗人的敏感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丽句传人口:美丽的诗句广为流传,表达诗人对于文学成就的向往。
  2. 科名立可图: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名声,可以描绘未来的美好蓝图。
  3. 移居见山烧:诗人搬到有山的地方,看到生活的烟火气,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4. 买树带巢乌:购买树木吸引乌鸦,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环境的关注。
  5. 游远风涛急:远游所遇的风浪急促,体现了人生旅途的艰难。
  6. 吟清雪月孤:在清冷的雪月下吟唱,传达出孤独的情感。
  7. 却思初识面:回忆起与胡遇初识的情景,带有怀旧之情。
  8. 仍未有多须:尽管回忆美好,诗人心中却没有过多的期望,反映出一种淡泊的心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丽句”与“科名”,形成工整的对仗。
  • 意象:通过“山烧”、“雪月”等意象,营造出自然与人生的感受。
  • 比喻:诗句中的描绘常采用比喻手法,深化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谊、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认真态度,以及在纷扰的社会中对宁静与友情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理性的豁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丽句:象征着文学艺术的美好。
  • 科名:象征着社会地位与成就。
  • 山烧:代表自然与乡村生活的宁静。
  • 雪月:象征孤独与清冷的情感。
  • :代表归属与安宁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丽句”的含义是什么?

    • A. 美丽的句子
    • B. 丑陋的句子
  2. “游远风涛急”中“风涛”指的是什么?

    • A. 风和浪
    • B. 风和花
  3. 诗人对友谊的态度是?

    • A. 渴望
    • B. 珍惜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贾岛与李白的作品都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但贾岛的诗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而李白的诗则往往充满豪情与奔放。两者虽风格迥异,却同样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与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