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道者》

时间: 2025-01-24 05:45:47

独向山中见,今朝又别离。

一心无挂住,万里独何之。

到处绝烟火,逢人话古时。

此行无弟子,白犬自相随。

意思解释

送道者

原文展示:

独向山中见,今朝又别离。
一心无挂住,万里独何之。
到处绝烟火,逢人话古时。
此行无弟子,白犬自相随。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来到山中,今天又要离别。
心中没有牵挂,远行又要去往何方。
四处没有烟火的气息,遇见人时只谈古代的事情。
这一次出行没有弟子相伴,只有白犬陪伴在身旁。

注释:

  • 独向:独自去往。
  • 别离:分别,离开。
  • 一心无挂住:心中没有牵挂,内心清净。
  • 万里独何之:远行又要去往何处。
  • 绝烟火:没有人烟,荒凉的环境。
  • 逢人话古时:遇到人时只聊古代的故事。
  • 弟子:指跟随、学习的学生。
  • 白犬:指一只白色的狗。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诗中表达的离别、隐居、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常见于道教文化和隐士文学中。诗人通过白犬的陪伴,反映了隐士生活的孤寂与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约779年-843年),字阮籍,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工整的律诗和清新淡雅的风格著称。其诗歌多描绘山水、隐士生活,常表现出对道教和禅宗的向往。

创作背景:

《送道者》创作于贾岛隐居山林的时期,诗人常常与道士交往,探讨道理,表达他对道教思想的认同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送道者》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孤独的深刻思考。开篇以“独向山中见”引入,描绘了诗人孤身一人,独自探访山林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接着“今朝又别离”即表明了离别的情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诗人在抒发离别之情的同时,也表现了对万里旅途的茫然,“一心无挂住,万里独何之”,这表现了他对世俗的超脱与无怨无悔的心态。

而“到处绝烟火,逢人话古时”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脱的意境,诗人置身于无烟火的山林中,偶尔遇人也仅谈古事,似乎在与时间对话,回望历史,体现出一种对过往的沉思与怀念。结尾处提到“此行无弟子,白犬自相随”,展现了一种孤独的生活状态,白犬的陪伴象征了简单纯真的友情,更加突显了诗人对自然的依恋和对自由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独向山中见:诗人独自来到山中,展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怀。
  2. 今朝又别离:再次面临离别,强调了孤独的主题。
  3. 一心无挂住:心中没有牵挂,说明诗人的淡泊与洒脱。
  4. 万里独何之:对未来的迷茫,体现了内心的不安。
  5. 到处绝烟火:描绘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环境。
  6. 逢人话古时:与人交往时只谈古事,表现出对历史的向往。
  7. 此行无弟子:说明身边没有追随者,表达孤独。
  8. 白犬自相随:白犬成为诗人唯一的伴侣,象征简单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独向山中见”和“今朝又别离”,形成鲜明的对比。
  • 意象:山中、别离、白犬等意象相互交织,形成诗的情感基调。
  • 拟人:将白犬描绘成陪伴者,赋予其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和孤独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道家的清静之美,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中:象征孤独与清净,反映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 白犬:象征忠诚与陪伴,代表了诗人生活中的简单与纯粹。
  • 古时:代表历史的悠久与文化的沉淀,体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描绘的环境是怎样的? a) 熙熙攘攘的城市
    b) 清幽的山林
    c) 繁华的集市
    d) 漫天烟火

  2. 诗中提到的“白犬”象征什么? a) 忧伤
    b) 忍耐
    c) 忠诚与陪伴
    d) 孤独

  3.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a) 明朗
    b) 迷茫
    c) 愉悦
    d) 绝望

答案:

  1. b) 清幽的山林
  2. c) 忠诚与陪伴
  3. b) 迷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同样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描绘了自然的美和内心的平和。
  • 李白的《月下独酌》则表现了诗人对孤独的自觉和对酒的借景抒情,体现了不同的孤独感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贾岛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