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惠雅法师归玉泉》

时间: 2025-04-28 07:09:59

只到潇湘水,洞庭湖未游。

饮泉看月别,下峡听猿愁。

讲不停雷雨,吟当近海流。

降霜归楚夕,星冷玉泉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惠雅法师归玉泉
贾岛 〔唐代〕

只到潇湘水,洞庭湖未游。
饮泉看月别,下峡听猿愁。
讲不停雷雨,吟当近海流。
降霜归楚夕,星冷玉泉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惠雅法师归去的依依不舍。诗中描绘了法师只到潇湘水边,却未曾游历洞庭湖,令人感到遗憾。他在饮水的时候,感慨与月亮的别离;在峡口听到猿声,愁绪满怀。法师的讲经声在雷雨中不断,吟唱声则在近海流动。随着霜降,法师将返回楚地,而在寒冷的秋夜,星星在玉泉的上空闪烁。

注释:

  • 潇湘水:即湘江,位于湖南省,是古代文人吟咏的对象。
  • 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以其壮丽的景色著称。
  • 饮泉:指饮用泉水,象征清新和宁静。
  • 下峡:峡谷的意思,表示幽深和险峻。
  • 猿愁:猿的叫声,常常被视为悲愁的象征。
  • 讲不停雷雨:形容法师在雷雨天气中仍继续讲经,显示他的执着。
  • 吟当近海流:吟唱声在海边的流动,寓意法师的诗歌艺术。
  • 降霜:秋季的霜降,意味着时节的变换。
  • 星冷:夜空中的星星显得寒冷,营造了孤寂的氛围。
  • 玉泉:指清澈的泉水,象征纯洁和高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约779年-843年),唐代诗人,字阮籍,号梦窗,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被尊称。贾岛的诗歌以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著称,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和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贾岛与惠雅法师相识之后,表达了对法师归去的惜别之情。在当时,寺庙文化盛行,法师们的讲经和游历成为文人雅士所羡慕的生活方式。此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还传递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法师的深厚情谊与惜别之情。诗的开头提到“只到潇湘水,洞庭湖未游”,便用自然地理来引入情感,显示出对没能游历更多美景的惋惜。接下来的“饮泉看月别,下峡听猿愁”则通过饮水与观月,渲染出一丝离别的哀愁,尤其是“猿愁”一词,生动地传达了孤独的情绪。

诗中“讲不停雷雨,吟当近海流”展现法师的执着与才华,即便在狂风暴雨中仍然不肯停下讲经的声音,表现出一种坚定的信念与对信仰的追求。最后两句“降霜归楚夕,星冷玉泉秋”则描绘了秋夜的冷清与法师归去的决然,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使得整首诗在宁静中透出一丝悲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只到潇湘水:表达法师的旅行止步于此,暗示了未能完成的旅程。
  2. 洞庭湖未游:增加了对美景的向往和遗憾。
  3. 饮泉看月别:在饮水时,看到明月,感慨离别之情。
  4. 下峡听猿愁:在峡谷中听到猿的啼叫,增添了忧愁的氛围。
  5. 讲不停雷雨:形容法师在雷雨天气中坚持讲经,表现其坚定。
  6. 吟当近海流:吟唱声似乎随着海流而动,象征着诗歌的传播。
  7. 降霜归楚夕:霜降时节,法师将回到楚地,暗含季节变迁的无情。
  8. 星冷玉泉秋:在寒冷的秋夜,星星与玉泉映衬,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饮泉看月别,下峡听猿愁”,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猿的叫声与愁苦相连,形象地传达了情感。
  • 意象:潇湘、洞庭、猿声、雷雨等自然意象,与情感交织,形成独特的意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为主线,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对旅途的惋惜,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潇湘水:代表诗意与情感的源泉。
  • 洞庭湖:象征未能实现的理想与追求。
  • 猿愁:传达孤独感与情感深邃。
  • 雷雨:象征人生中的种种波折。
  • 玉泉:象征清净、宁静与高雅的理想境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贾岛的《送惠雅法师归玉泉》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D. 无奈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潇湘水”是指__

  3. 判断题:诗中“讲不停雷雨”表达了法师在恶劣天气中坚持讲经的决心。 (对/错)

答案:

  1. B
  2. 湘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朋友的惜别,但更侧重于对友人前途的祝福与期待。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通过描写自然风光来表达出发时的欣喜,与贾岛的忧愁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