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访舫公不遇老僧同回
物外访禅隐,萋萋霜草深。
香云沉佛阁,落叶点松阴。
木纳老僧性,幽栖寒鸟心。
重门扃阗寂,何处作孤寻。
白话文翻译:
在这物外的地方,我寻访禅宗隐士,但只见霜草丛生深幽。
香云弥漫在佛阁上,落叶轻轻地洒落在松树的阴影下。
木纳的老僧性情淡泊,幽静栖息如寒鸟般的心境。
重重的门扉紧闭而寂静,何处才能找到孤独的踪影?
注释:
字词注释:
- 物外:指超脱于世俗之外。
- 隐:隐士,指隐居的人。
- 萋萋:草木繁盛的样子。
- 霜草:霜打过的草,象征寒冷和孤寂。
- 香云:香气弥漫的云彩,常指佛教的氛围。
- 木纳:指老僧性情木然、淡泊。
- 幽栖:隐秘而安静地栖息。
- 重门:指厚重的门,象征封闭。
- 扃阗:紧闭,封闭的样子。
- 孤寻:独自寻找。
典故解析:
本诗以访禅为主题,隐士的形象常见于古代诗词中,象征着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香云、落叶等意象与佛教文化密切相关,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向文焕,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追求禅意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佛教思想,表达对自然与内心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与个人追求内心安宁的矛盾,使得诗人常常借助自然与佛教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禅宗隐士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开头的“物外访禅隐”直接点明了诗人寻访隐士的目的,然而“萋萋霜草深”所描绘的景象却显得孤寂而深远,揭示了寻访过程中的无奈与失落。接下来的“香云沉佛阁,落叶点松阴”则通过对佛阁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暗示着佛教文化中那种超然的境界。
“木纳老僧性,幽栖寒鸟心”进一步深化了对老僧的刻画,老僧的淡泊与寒鸟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心境的向往。而最后两句“重门扃阗寂,何处作孤寻”则以重重的门扉与孤独的寻找相对应,反映了现实的封闭与内心的渴望之间的矛盾,给人一种深沉的思考与无奈。
整首诗以清雅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内心的思索,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使得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引发对自身内心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物外访禅隐:诗人表明他在物欲之外寻访隐士。
- 萋萋霜草深:描绘了环境的幽静与凄凉,突显孤独感。
- 香云沉佛阁: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佛教的存在感。
- 落叶点松阴:表现出自然的变化与时光的流逝。
- 木纳老僧性:老僧的淡泊性情。
- 幽栖寒鸟心:鸟的栖息象征着内心的孤独与宁静。
- 重门扃阗寂:门的封闭象征着与外界的隔绝。
- 何处作孤寻: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渴望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鸟心”比喻内心的孤独。
- 对仗:如“香云沉佛阁,落叶点松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与哲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现实孤独的反思,展现出一种超脱与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草:象征着严冬与孤寂。
- 香云:象征着佛教的氛围与宁静。
- 老僧:象征着智慧与淡泊。
- 寒鸟:象征着孤独与自由。
- 重门:象征着封闭与隔绝。
这些意象共同构筑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物外”指的是什么? A. 物质世界之外
B. 物品的外部
C. 人际关系 -
“香云沉佛阁”中的“香云”象征什么? A. 自然的芬芳
B. 佛教的氛围
C. 孤独的心境 -
诗人对老僧的描绘是: A. 傲慢的
B. 淡泊的
C. 急躁的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更注重景色的美与意境的悠远。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死变化,表达对生命的思考,与向文焕的孤独感形成对比。
通过这些对比,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向文焕诗中所蕴含的哲理与情感。
参考资料:
- 《清诗选》
- 《古代诗词解析》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