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闽中向匡庐寄蔡艮若》

时间: 2024-09-19 22:14:02

劳生同逆旅,何处是他乡。

渐听人声改,才知客路长。

买舟彭蠡月,回首洛桥霜。

指却飞花笑,闲身尔亦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劳生同逆旅,何处是他乡。
渐听人声改,才知客路长。
买舟彭蠡月,回首洛桥霜。
指却飞花笑,闲身尔亦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感慨,身为游子的他,常常感到孤独和迷茫。他和同伴在逆风的旅途中,不知自己的家乡究竟在何方。渐渐地,他听到周围人的声音变得陌生,这才意识到自己行走的路途是多么的漫长。他在彭蠡湖上买了一只小舟,回首看到洛桥上的霜雪,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指着空中飞舞的花瓣,他笑着说,闲暇的身心其实也在忙碌。

注释:

  • 劳生:指辛苦生活的人,常用来形容旅途中的疲惫感。
  • 逆旅:指逆风而行的旅程,暗示了艰辛和不易。
  • 他乡:指远离故乡的地方。
  • 彭蠡:彭蠡湖,位于今湖北省,是著名的湖泊。
  • 洛桥:指洛阳的桥,寓意着对故乡的思念。
  • 飞花:指空中飘舞的花瓣,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闲身尔亦忙:意为即使身处闲暇状态,内心也常常因思绪而忙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恭尹(约1540-1626),明代诗人,字仲明,号逸斋,晚号杜门,籍贯福建。曾任职官,后辞官归隐,专心于文学创作。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旅途之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明代社会动荡,诗人经历了不少人生的起伏,感受到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篇以“劳生同逆旅”引入,揭示了旅途的艰辛,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逐渐感受到异乡的陌生和自己身处他乡的孤独感。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听到人声的变化,也反映出他内心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旅途的无奈。

“买舟彭蠡月”一句,令人联想到水面上的皓月,象征着清澈与宁静,增添了诗的意境。此时,诗人回首洛桥,看到寒霜,心中感慨万千,带有淡淡的忧伤和对往昔的追忆。最后以“指却飞花笑”作结,展现出一种豁达的心态,尽管生活在忙碌和思虑中,他依然能够找到片刻的欢愉,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劳生同逆旅:辛苦的生活如同逆风的旅途,暗示了艰辛与不易。
  2. 何处是他乡:游子对故乡的迷茫和思念。
  3. 渐听人声改:逐渐听到周围人的声音变得陌生,反映出旅途的孤独感。
  4. 才知客路长:意识到自己行走的旅途是如此漫长,感慨旅途的艰辛。
  5. 买舟彭蠡月:在彭蠡湖上买舟,象征着宁静和清澈的心情。
  6. 回首洛桥霜:回望故乡的桥,看到寒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7. 指却飞花笑:指着飞舞的花瓣,表现出一种轻松的态度。
  8. 闲身尔亦忙:即使身处闲暇,内心思绪纷扰,体现了对生活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旅途比作“逆旅”,形象生动。
  • 对仗:如“买舟彭蠡月,回首洛桥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彭蠡月”和“飞花”,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游子的视角,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旅途的感慨,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豁达。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展示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逆旅:象征人生的艰难与不易。
  • 彭蠡月:代表宁静与美好时光的向往。
  • 洛桥霜:象征故乡的思念与寒冷的孤独。
  • 飞花: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劳生同逆旅”意指: A. 生活的艰辛
    B. 旅行的快乐
    C. 归乡的希望

  2. “回首洛桥霜”中的“洛桥”是指: A. 一座著名的桥
    B. 诗人的故乡
    C. 旅途中的一个景点

  3. 诗中提到的“飞花”象征着: A. 时间的流逝
    B. 生命的结束
    C. 快乐的回忆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旅夜书怀》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更强调豪放与洒脱。
  • 杜甫《旅夜书怀》: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陈恭尹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