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胡行》

时间: 2025-02-04 13:38:23

尧任舜禹。

当复何为。

百兽率舞。

凤凰来仪。

得人则安。

失人则危。

唯贤知贤。

人不易知。

歌以咏言。

诚不易移。

鸣条之役。

万举必全。

明德通灵。

降福自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胡行
作者:曹丕〔魏晋〕

尧任舜禹。当复何为。
百兽率舞。凤凰来仪。
得人则安。失人则危。
唯贤知贤。人不易知。
歌以咏言。诚不易移。
鸣条之役。万举必全。
明德通灵。降福自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古代贤人治国的理想。尧、舜和禹是古代圣王,他们的治理让百兽欢舞,凤凰降临,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和谐。得贤人则国家安宁,失去贤人则会面临危险。贤者了解贤者,而普通人却难以识别真正的贤才。歌唱是为了传达思想,但这种思想并不容易改变。鸣条之役意味着经历数次考验,才能最终获得成功。明德通灵,意味着德行高尚的人能够感应到天命,从而获得上天的福泽。

注释

  • 尧、舜、禹:中国古代的三位圣王,以德治国,代表理想的统治者。
  • 百兽率舞:指动物在和谐的环境中欢舞,象征国泰民安。
  • 凤凰来仪:凤凰是吉祥的象征,寓意国家的繁荣。
  • 唯贤知贤:贤人能识别贤人,强调贤能的重要性。
  • 鸣条之役:可能指经历多次考验后获得成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丕(187-226年),字子桓,魏国的开国皇帝,文学家,诗人。曹丕才华横溢,尤其擅长诗歌和散文,开创了建安风骨的文学风潮。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作于三国时期,社会动荡,政治斗争激烈,曹丕在位期间,积极推行以德治国,强调贤能的重要性,试图稳定政局,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诗歌鉴赏

《秋胡行》是一首充满政治哲理的诗。在这首诗中,曹丕通过古代圣贤的典范,表达了对贤能治国的渴望和对社会安定的追求。诗中提到的尧、舜、禹不仅是历史人物,更是理想化的君主形象,代表着德治的最高境界。

诗的开头用尧、舜、禹的治理来设定基调,强调了贤明统治者的重要性,接着通过“百兽率舞”和“凤凰来仪”描绘了理想社会的景象,这种生动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和谐与安宁的氛围。随后的“得人则安,失人则危”则进一步阐明了贤能对国家的重要性,表现出一种急迫感和忧虑。

全诗最后提及“明德通灵,降福自天”,则是对统治者德行的呼唤,暗示着德行的高尚会得到天意的支持,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曹丕以此诗表达了他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贤能的渴望和对德治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尧任舜禹。当复何为:提到古代贤王,表明治国理政的理想。
  2. 百兽率舞。凤凰来仪:描绘和谐美好的社会景象。
  3. 得人则安。失人则危:强调贤者的重要性,国家安宁依赖贤能的统治。
  4. 唯贤知贤。人不易知:贤能之间能相互识别,平常人难以辨识。
  5. 歌以咏言。诚不易移:歌唱表达深厚的情感和理想。
  6. 鸣条之役。万举必全:经历考验后才能成功。
  7. 明德通灵。降福自天:强调德行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凤凰来仪”比喻国家的繁荣。
  • 对仗:如“得人则安,失人则危”两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列举贤者的行为,强调其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贤能治国的推崇,强调了道德和德行在国家治理中的关键作用,呼唤了社会对贤人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尧、舜、禹:象征理想的统治者,具有高尚的品德与才能。
  • 凤凰:代表吉祥和繁荣,寓意社会的和谐。
  • 百兽:象征自然和谐,国家安定的表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秋胡行》的作者是谁?
    A) 曹操
    B) 曹丕
    C) 曹植
    D) 司马懿

  2. 诗中提到的尧、舜、禹代表什么?
    A) 战争英雄
    B) 理想治国的圣王
    C) 商贾
    D) 文人

  3. “得人则安,失人则危”这句诗的意思是?
    A) 只有贤人才能带来安宁
    B) 失去朋友就会危险
    C) 国家安定依赖于贤能的治理
    D) 一切皆有可能

答案

  1. B) 曹丕
  2. B) 理想治国的圣王
  3. C) 国家安定依赖于贤能的治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短歌行》——曹操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秋胡行》与《短歌行》:两首诗都强调贤能和德行的重要性,但《短歌行》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奋斗和理想,而《秋胡行》则侧重于国家治理的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曹丕与建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