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时间: 2025-02-04 13:38:18

登山而远望。

溪谷多所有。

楩柟千余尺。

众草之盛茂。

华叶耀人目。

五色难可纪。

雉雊山鸡鸣。

虎啸谷风起。

号罴当我道。

狂顾动牙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山而远望,
溪谷多所有。
楩柟千余尺,
众草之盛茂。
华叶耀人目,
五色难可纪。
雉雊山鸡鸣,
虎啸谷风起。
号罴当我道,
狂顾动牙齿。

白话文翻译:

登上山顶向远处眺望,
溪谷中景色绵延不绝。
楩树和柟树高达千尺,
草木丛生,郁郁葱葱。
繁花的叶子令人目眩,
五色的景致难以描绘。
雉鸟鸣叫,山鸡啼唤,
虎啸声与山谷风声交织。
号角的声音在我脚下回荡,
狂暴的目光让人心生恐惧。

注释:

  • 楩柟:指两种树木,楩树和柟树,常用于描述高大的树木。
  • 华叶:形容花朵和树叶的美丽。
  • 雉雊:雉鸟的叫声。
  • :指一种大熊,常用于形容威猛的动物。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魏国的第二位皇帝,文人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其诗作多反映了其时代的动荡与个人的感受。
  •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三国时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动荡社会中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十五》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展现了诗人对山川草木的深刻感受。开头的“登山而远望”,就仿佛带领读者一起走上山顶,俯瞰广袤的自然。接下来的描写,通过对高大的树木和繁盛的草木的细致刻画,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同时,诗中提到的动物声响,如“雉雊”和“虎啸”,则增添了自然的野性与活力,使整个景象更加生动。

诗的后半部分,随着“号罴当我道”,引入了对野性动物的描写,似乎在暗示诗人心中对自然的敬畏与恐惧,形成了人与自然之间复杂的情感。这种对比使得全诗层次分明,情感丰富,既有对美好自然的歌颂,又有对自然威力的敬畏,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登山而远望”:表达了诗人登高的视野和对远方景象的期待。
    • “溪谷多所有”:溪谷的丰富景色,暗示自然的丰饶。
    • “楩柟千余尺”:形容树木的高大,表现自然的壮丽。
    • “众草之盛茂”:草木繁盛,代表生命的蓬勃。
    • “华叶耀人目”:花叶的美丽吸引视线,象征美的存在。
    • “五色难可纪”:五彩斑斓的景色,难以用语言描述,显示景色的丰富多彩。
    • “雉雊山鸡鸣”:动物的鸣叫,增添自然的生动气息。
    • “虎啸谷风起”:虎啸声与风声,呈现自然的威严与力量。
    • “号罴当我道”:暗示野生动物的威胁,增加紧张感。
    • “狂顾动牙齿”:表现了对野兽的恐惧,象征人与自然的冲突。
  • 修辞手法

    • 本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华叶耀人目”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的美丽,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对立。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象征高远、壮丽,代表人类的追求。
    • 溪谷:象征丰饶与生命力,体现自然的丰富。
    • 动物:如雉、虎,象征自然的野性与威严。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大树木是哪个?
      • A. 橡树
      • B. 楩树和柟树
      • C. 松树
    2. “号罴”指的是哪种动物?
      • A. 狼
      • B. 熊
      • C. 虎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诗词对比

    • 比较《十五》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前者侧重描绘自然的壮丽与威严,后者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隐逸,展现了不同的自然观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魏晋南北朝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