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其二 秦淮清明》
时间: 2025-01-27 04:09: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其二 秦淮清明
作者: 王士禛
烟雨清明,烟花上巳。
楼台四百南朝寺。
水边多少丽人行,
秦淮帘幕长干市。
蓦地愁来,干卿何事。
梁陈故迹销魂死。
禁烟时节落花朝,
东风芳草含情思。
白话文翻译:
在烟雨朦胧的清明时节,正是上巳节的烟花盛会。
南朝的寺庙在楼台之间矗立,
水边有多少美丽的女子走过,
秦淮河旁的帘幕映衬着长干市的繁华。
突然感到一阵愁苦,问你何以为愁。
梁、陈的旧迹令人神伤,
在禁烟的时节,落花如朝露般凋零,
东风吹来,芳草中满含情思。
注释:
- 烟雨:指细雨蒙蒙的天气,营造一种朦胧的意境。
- 上巳:古代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三日,庆祝春天的到来。
- 南朝寺:南朝时期建造的寺庙,代表着当时的文化和宗教氛围。
- 丽人:美丽的女子。
- 秦淮:指秦淮河,是南京的一条著名河流,历史悠久。
- 梁陈:指梁朝和陈朝的历史遗迹。
- 禁烟:古代对烟火的禁令,通常是在特定节日或时令。
- 情思:情感与思念的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士禛(1634年-1711年),字冕臣,号石林,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与诗作,风格婉约而清丽。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生活细腻的感触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清代的清明上巳节,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表现了诗人对美丽女子的赞美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反映了清明时节人们踏青游玩的传统习俗。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 其二 秦淮清明》以清明时节的烟雨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清新的氛围。诗中描绘了南朝寺庙的楼台与秦淮河畔的美丽女子,展现了一个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王士禛通过“水边多少丽人行”一句,生动刻画了当时游玩的女子们,传达了对青春与美丽的赞美。
然而,诗中“蓦地愁来,干卿何事”则转向了愁苦的情感,暗示了即使在美好的春日中,愁绪也会悄然袭来。后面的“梁陈故迹销魂死”则体现了对历史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无奈。
整首词通过对比美好与愁苦、欢愉与哀伤,展现了人生的复杂与多元。最后一句“东风芳草含情思”则用东风与芳草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思念与惆怅,令整首词在美丽之中又透出一丝伤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烟雨清明,烟花上巳:描绘了清明节细雨朦胧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氛围。
- 楼台四百南朝寺:南朝的寺庙楼台众多,象征着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传承。
- 水边多少丽人行:表现出水边游玩的女子,营造出繁华热闹的场景。
- 秦淮帘幕长干市:秦淮河的帘幕与长干市的繁华,展现了南京的美丽与热闹。
- 蓦地愁来,干卿何事:表达了突如其来的愁苦,反映了内心的忧伤。
- 梁陈故迹销魂死: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与感慨。
- 禁烟时节落花朝:在特定的节日中,落花的凋零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不可逆转的消逝。
- 东风芳草含情思:东风与芳草的相互映衬,传达出深沉的思念与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落花”比作美好事物的消逝,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烟雨清明,烟花上巳”,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东风和芳草的结合,使自然景物具有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日的美景与历史的沉淀,探讨了美丽与哀愁的交织,表现了对青春与历史的感慨,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面临的情感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雨:象征着朦胧的美与情感的复杂。
- 丽人:代表着青春与美丽,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
- 秦淮:象征着文化的积淀与历史的回忆。
- 落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暗示人生的无常。
- 东风芳草:传达出思念与情感的寄托,丰富了诗的情感层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上巳”是指哪个节日?
- A. 清明节
- B. 端午节
- C. 中秋节
- D. 春节
-
诗中提到的“南朝寺”主要指代什么?
- A. 宗教场所
- B. 文化遗址
- C. 自然风光
- D. 旧市区
-
“蓦地愁来,干卿何事”中的“愁”主要指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忧伤
- C. 疲惫
- D. 期待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王士禛的《踏莎行 其二 秦淮清明》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王士禛则融合了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展现出更为广阔的情感视野。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对清代诗人及其作品的全面介绍。
- 《古典诗词鉴赏》:分析古典诗词的技巧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