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为老兵送人出关杀敌赋》
时间: 2025-04-28 02:16: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战归来,半身癃废。此生自分常无谓。
晚来独看鸟投林,宵深相伴灯城穗。
笳鼓悲凉,河山破碎。阵前嘶马摇征辔。
为君重爇少年心,为君重下青春泪。
白话文翻译:
经历了百战归来的我,身体已经残废。
这一生自认为毫无意义。
傍晚独自看着鸟儿飞向树林,
夜深时伴着灯光的城市景象。
战鼓声悲凉,祖国的河山已经破碎。
战阵中马儿嘶鸣,摇动着征战的缰绳。
为了你,我重燃往日的少年热情,
为你我又流下青春的泪水。
注释:
- 癃废:指身体残疾或虚弱。
- 无谓:无意义的事。
- 鸟投林:鸟儿归巢,象征着归属感。
- 灯城穗:形容夜晚城市灯光闪烁的景象。
- 笳鼓:古代乐器,战斗时常用,代表战争的悲凉。
- 河山破碎:指国家的破败和动乱。
- 嘶马:马儿嘶鸣,表现出战斗的紧张和急迫。
- 重爇:重燃、重新激起。
- 青春泪:年轻时的泪水,象征着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百战归来”可视为对历史上无数老兵的致敬,反映了战争给个人和国家带来的伤痛和破碎。历史上,许多老兵在经历了无数的战役后,身心俱疲,常常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随,近现代诗人,曾参与多次军事行动,后致力于文学创作。他的诗歌常融合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特定历史背景下,反映了战争给国家和个人带来的深重影响。老兵的痛苦和无奈,是对社会动乱和历史悲剧的沉痛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通过老兵的视角,深刻地表达了战争带来的创伤与无奈。第一句“百战归来,半身癃废”即刻传达出老兵的身体残缺与心灵的重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接着,诗人以“晚来独看鸟投林”描绘了老兵的孤独与对归属的渴望,鸟儿归巢的意象,带有淡淡的忧伤和希望。夜深时的“灯城穗”则暗示着繁华背后的孤寂。
“笳鼓悲凉,河山破碎”则将读者的视线拉回到国家的破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创伤。最后两句“为君重爇少年心,为君重下青春泪”不仅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执着,也流露出对过去青春的怀念与惋惜。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诗人通过个人的感受,折射出整个时代的悲剧,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战归来,半身癃废:经历了无数战斗,身体严重残废,体现老兵的苦楚。
- 此生自分常无谓:对于这样的生活,老兵感到无意义。
- 晚来独看鸟投林:傍晚时分,独自一人观察鸟儿回巢,象征孤独和思乡之情。
- 宵深相伴灯城穗:夜晚深沉,灯火通明的城市给人以陪伴,却也显得冷清。
- 笳鼓悲凉,河山破碎:战争的悲凉与国家的破碎,表现出对国土沦丧的痛心。
- 阵前嘶马摇征辔:战场上的紧张氛围,马儿在嘶鸣,强调战争的残酷。
- 为君重爇少年心:为了某个理想或信念,重新点燃年轻时的激情。
- 为君重下青春泪:为了理想再度流下青春的泪水,表现对失去理想的哀伤。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百战归来”与“此生自分”。
- 比喻:鸟投林象征归属,灯城穗代表繁华与孤独。
- 拟人:马儿嘶鸣,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老兵的叙述,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对青春理想的追求。诗人用个人的悲伤映射出社会的动荡与历史的悲剧,传达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意象分析:
- 百战:象征经历的艰难与历史的沧桑。
- 鸟投林:归属感与安宁的象征。
- 笳鼓:战争的悲哀,历史的重负。
- 青春泪:理想与追求的无奈,怀念过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百战归来,半身癃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自豪
B. 悲伤
C. 快乐 -
“鸟投林”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归属
C. 离别 -
诗中提到的“河山破碎”指的是? A. 自然灾害
B. 战争的后果
C. 经济危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勃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王勃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虽背景不同,但都渗透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共鸣。
参考资料: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现代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