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和公权先生》
时间: 2025-01-27 03:49: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和公权先生
万里燕云,长江楚水。
几年梦比愁难至。
男儿意气在边州,看花莫下英雄泪。
霹雳弦惊,飞霜剑掣。
貔貅一扫浑闲事。
从来吴越论兴亡,其间那得商量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与英雄气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思与感慨。诗中提到万里长空的燕子与长江的楚水,感慨时光流逝,梦境与忧愁交织。诗人强调男儿在边疆的豪情,劝诫不应因看花而落泪。接着以霹雳声惊起,剑光如霜,突显出战斗的紧张与威武。最后提到吴越之间的兴亡,表达了对历史的无奈与沉思。
注释:
字词注释:
- 燕云:指的是燕子飞翔的云彩,象征自由与远方。
- 楚水:指长江水,象征着中华大地的江河。
- 意气:指志向和气概,通常与英雄气质相关。
- 边州:指边疆地区,常常是战斗与冒险的场所。
- 貔貅: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财富与保护。
典故解析:
- 吴越兴亡:指历史上吴国和越国的兴起与衰亡,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无常,常用来比喻国家或个人的命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浦江清,现代诗人,其作品多以传统形式表达对人生、历史、自然的深刻思考,风格时而豪放,时而细腻。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社会动荡或历史变迁时期,诗人通过个人的经历和观察,寄托了对国家和时代的关切,以及对英雄气概的向往与反思。
诗歌鉴赏:
《踏莎行 和公权先生》是一首饱含深意的诗作,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结合历史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英雄气概的赞美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的开头通过“万里燕云,长江楚水”描绘出辽阔的自然环境,读者仿佛可以感受到那种辽阔与自由的气息。然而,接下来的“几年梦比愁难至”,则透露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忧虑。在这段梦与愁的对比中,诗人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接下来的描写中,“男儿意气在边州,看花莫下英雄泪”,强调了男子汉应有的豪情壮志,不应该因一时之美而流泪,这种情感的对比更加强烈。紧接着“霹雳弦惊,飞霜剑掣”,则将读者带入战斗的场景,展现出一种紧张激烈的氛围,仿佛可以听到战鼓声、看到刀剑交错的瞬间。
最后,“从来吴越论兴亡,其间那得商量地”则让人思考历史的无常与变迁,吴越的兴亡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关注,还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传达了对英雄气概的赞美与对命运的感慨,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里燕云,长江楚水。
描绘自然景色,展现广阔的视野与壮丽的山河,象征着自由与广阔的天地。 -
几年梦比愁难至。
表达时间的流逝,梦境与忧愁的交织,暗示着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
男儿意气在边州,看花莫下英雄泪。
强调男子汉的豪情壮志,劝诫不应因眼前的美丽而感伤,呼唤英雄气概。 -
霹雳弦惊,飞霜剑掣。
描绘战斗的紧张与激烈,表现出一种英雄的气魄与威猛。 -
貔貅一扫浑闲事。
以貔貅象征财富与保护,暗示对闲杂事的不屑,突显追求理想的决心。 -
从来吴越论兴亡,其间那得商量地。
反思历史的变迁,强调兴亡无常,暗示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无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
- 拟人:通过“霹雳弦惊”给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增强诗句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英雄气概的赞美与对历史兴亡的思考,传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出一种豪情壮志与无奈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云:象征自由与希望。
- 长江楚水:象征广袤的中华大地与历史的厚重。
- 男儿意气:象征着男子汉的豪情与志向。
- 霹雳:象征战斗的紧张与急迫。
- 貔貅:象征财富与勇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男儿意气在边州”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愁
B. 豪情壮志
C. 无奈 -
“从来吴越论兴亡”中的“吴越”指的是哪个地区?
A. 东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北方地区 -
“霹雳弦惊,飞霜剑掣”表达了什么样的场景?
A. 自然景象
B. 战斗场景
C. 生活场景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描绘战争与国家兴亡的感慨,情感真挚。 -
《静夜思》 - 李白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沉。
诗词对比:
- 《春望》与《踏莎行》:两者都涉及对国家兴亡的思考,但《春望》更强调个人对国家的忧虑,而《踏莎行》则更多表现出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