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白仲以二十绝句见投答之得六首 其四》

时间: 2025-01-11 10:54:51

如闻抖擞学无生,日饱僧厨不糁羹。

习气恐然消未得,梦中犹记五侯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闻抖擞学无生,日饱僧厨不糁羹。
习气恐然消未得,梦中犹记五侯鲭。

白话文翻译:

听说精神焕发的学习似乎没有尽头,每天在僧人的厨房里吃得饱饱的,
但习惯的影响恐怕还没有消除,梦中仍然记得那五侯的鲭鱼。

注释:

  • 如闻:如同听见,表示对某种状态的感受。
  • 抖擞:形容振作、振奋的样子。
  • 学无生:学习没有尽头,意指求知的过程是无止境的。
  • 日饱:每天吃饱,强调生活的安逸。
  • 僧厨:僧人的厨房,象征一种清净的生活环境。
  • 不糁羹:不搅拌羹,可能暗示对简单饮食的满足。
  • 习气:习惯、习性。
  • 恐然:恐怕、可能。
  • 消未得:尚未消除。
  • 梦中犹记:在梦中依然记得。
  • 五侯鲭:指的是五位侯爵的鲭鱼,鲭鱼在古代被认为是美味,可能象征奢华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世贞(1526年—1590年),明代著名诗人、学者及文学批评家,字贞白,号梅谷。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以个人的经历和社会观察为题材,体现出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视角。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王世贞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学习的追求和对物质生活的思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士人讲究读书求知,但也是对物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表现了他对这种矛盾心态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学习和生活的反思,展现了王世贞对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开头“如闻抖擞学无生”一句,既表达了对学习的热情,也暗示了其中的无尽和艰辛。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似乎永远在追求之中,而“日饱僧厨不糁羹”则通过对简单生活的描绘,指出他内心对物质满足的向往。这种对比使得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复杂情感。

接下来的“习气恐然消未得”,进一步揭示了他对自身习惯的自省,虽然生活简单,但内心的欲望和习惯却难以消除。而“梦中犹记五侯鲭”则是将奢华与简单生活的对比推进到梦境中,反映出诗人对美味的怀念,也许是对过去生活的追忆,或是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王世贞在物质与精神之间的挣扎,令人深思。诗中既有对简朴生活的肯定,又对奢华生活的追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情感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如闻抖擞学无生:听说学习使人振奋,似乎没有尽头。表明诗人对学习的态度。
  2. 日饱僧厨不糁羹:每天在僧人的厨房吃得饱饱的,暗示一种安逸的生活状态。
  3. 习气恐然消未得:虽然生活简单,但习惯可能还未消除,反映出内心的挣扎。
  4. 梦中犹记五侯鲭:梦中还记得奢华的鲭鱼,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怀念。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学习的追求与简单生活的描绘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张力。
  • 比喻:将学习比作没有尽头的旅程,深刻地传达了对知识追求的执着。
  • 象征:五侯鲭象征奢华生活,梦中的记忆则代表着对理想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王世贞对学习的热情和对物质生活的反思,展现了他在追求精神和物质之间的矛盾和挣扎。诗中透露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又对奢华生活的渴望,表现出一种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学习:象征求知和精神的追求。
  • 僧厨:象征清净和简朴的生活方式。
  • 五侯鲭:象征奢华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些意象不仅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也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生活的思考和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物质生活的追求
    B. 学习的热情与内心的挣扎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B

  2. “五侯鲭”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贫穷
    B. 奢华生活
    C. 学习
    答案:B

  3. “习气恐然消未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满足
    B. 失落
    C. 反思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享受。
  • 杜甫的《春望》,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王世贞与李白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在追求精神的同时,对物质生活有所向往。
  • 然而,王世贞更强调内心的反思与挣扎,而李白则更多展现出对豪放与享乐的追求。

参考资料:

  • 王世贞《明诗钞》
  • 相关古诗词研究文献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