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晴希稷次韵再赋为答》
时间: 2025-02-04 16:26: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冻蘖归禽易辨巢,
烛龙分耀入堂坳。
长须喜戒锄荒圃,
小队閒思猎近郊。
坐许刚筠全直节,
行看弱柳发新苞。
僧炉遥想煨松柮,
犬逐应门认客敲。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季节,树木上的嫩芽归鸟容易辨认巢穴,烛龙的光辉散落在堂前的凹处。长须的老者高兴地戒掉了锄头,闲暇时带着小队在近郊打猎。坐着的时候可以欣赏刚直的竹子,走动时注意到柳树开始发新芽。远处的和尚炉火中想象着煨松树的香气,狗在门口追逐着,认出敲门的客人。
注释
- 冻蘖:冻死的嫩枝,春天来临时,新芽开始回归。
- 烛龙:古代神话中的龙,象征光明。
- 长须:指年长者,通常象征智慧。
- 戒锄:放下锄头,表示不再务农。
- 小队:小组、团队,指一群人。
- 刚筠:刚直的竹子,象征高洁的品格。
- 弱柳:指春天的新柳,象征生命的复苏。
- 僧炉:和尚的炉灶,表示清静的生活。
- 松柮:松树的嫩枝,通常用来煨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君敞,宋代诗人,以其深厚的诗才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及人文情怀,常以清新、雅致的风格传达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雪后初晴的时节,反映了自然界的复苏与生命的重新开始,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悦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雪晴希稷次韵再赋为答》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诗作。诗中描绘了春天回归时的自然景象,以及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开篇“冻蘖归禽易辨巢”,展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鸟儿归来,巢穴显现。这种自然的变化引起了诗人的深思与感慨。
接着,诗人通过“烛龙分耀入堂坳”的意象,暗示了光明与温暖的到来,营造了一种生动而富有希望的氛围。后面的“长须喜戒锄荒圃”,则展现了老者对生活的态度,放下繁重的劳作,享受闲适的生活,体现出一种对自然与生命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悦、对生命的热爱,传递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情感。最后,“僧炉遥想煨松柮,犬逐应门认客敲”则将自然与人际生活巧妙结合,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生活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冻蘖归禽易辨巢:春天来临,鸟儿归来,树木上的新芽显露,容易辨认出鸟巢。
- 烛龙分耀入堂坳:光明的烛龙象征春天的光辉洒落在家中,增添了温暖的气氛。
- 长须喜戒锄荒圃:年长者高兴地放下了锄头,表示不再耕作,享受闲适生活。
- 小队閒思猎近郊:与小队一起在近郊游玩,享受大自然的乐趣。
- 坐许刚筠全直节:坐着时欣赏直立的竹子,象征高洁的品格。
- 行看弱柳发新苞:走动时注意到柳树开始发芽,生机勃勃。
- 僧炉遥想煨松柮:远处的和尚在炉火边想象煨松树的香气,体现宁静的生活。
- 犬逐应门认客敲:狗在门口追逐,认出敲门的客人,展现温馨的家居氛围。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和拟人,如“烛龙”象征光明,体现了春天的温暖;“犬逐应门”则通过拟人化的方式渲染生活的温馨与亲切。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描绘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表达诗人对自然复苏和生活美好的向往,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冻蘖: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烛龙:象征光明与温暖。
- 长须:象征智慧与经历。
- 刚筠:象征高洁的品德。
- 弱柳:象征生命的复苏。
- 僧炉:象征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冻蘖”指的是: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新芽
C. 归来的鸟儿
D. 繁忙的农田 -
“烛龙”象征着: A. 暴风雨
B. 光明与温暖
C. 寒冷的冬天
D. 迷雾 -
诗中提到的“长须”指的是: A. 年长者
B. 小动物
C. 植物
D. 诗人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展现春天的美好与人际关系的温暖。
诗词对比
- 张镃《雪晴希稷次韵再赋为答》与杜甫《春望》: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张镃更侧重于个人的闲适生活,杜甫则表现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张镃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