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有怀遂初尤公侍郎寄赠七言》
时间: 2025-01-26 23:43: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停骖曾送柳边舟,
忽忽今冬病故秋。
望远溪山常入梦,
写残书信只成愁。
明心坐断三千佛,
谒帝行归十二楼。
临水忆君谁复信,
乱烟凄暮白芦洲。
白话文翻译:
我曾送你离开柳边的小船,如今已是冬天,你的身影却在我心中消逝。遥望那溪水和山峦,常常在梦中出现,写下的书信却只带来无尽的愁苦。明心坐在这里,仿佛已了断了三千佛的烦恼,去朝拜帝王的路上,归来却只剩下十二楼的孤寂。临水而坐,想到你又有谁能再寄来音信呢?烟雾缭绕,凄凉的黄昏映衬着白色的芦苇洲。
注释:
- 停骖:停下马车。
- 骖:马的名词。
- 柳边舟:指柳树旁的小船。
- 忽忽:形容时间飞逝。
- 溪山:溪水和山峦。
- 残书信:未写完的信件。
- 明心:清醒的心灵。
- 三千佛:指佛教信仰中的众多佛。
- 谒帝行:去拜见帝王的路程。
- 白芦洲:白色的芦苇洲,象征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远,号孟斋,宋代诗人,生于风云变幻的南宋时期,曾任官职,广受文人圈的赞誉。其诗歌以情感真挚、意境优美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怀念故友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透出浓厚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开头两句通过“停骖”和“柳边舟”引出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诗人通过“望远溪山常入梦”的描写,将思念升华为梦境中的景象,展现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写残书信只成愁”一句,诗人用书信的残缺来象征内心情感的无奈与愁苦,生动地体现了思念的痛苦。接着的“明心坐断三千佛”,则是对心灵解脱的渴望,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烦恼的超越。
最后几句“临水忆君谁复信,乱烟凄暮白芦洲”,更是将孤独感推向高潮,描绘出一个荒凉而又无助的场景,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孤寂与无奈。整首诗情感深厚,意境优美,展示了宋代诗人细腻的情感与高雅的艺术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停骖曾送柳边舟:回忆与友人分别的场景,强调了离别的情感。
- 忽忽今冬病故秋:时间的飞逝,友人已去世,带来深切的悲痛。
- 望远溪山常入梦:远方的山水常在梦中出现,代表对友人的思念。
- 写残书信只成愁:未完的书信带来愁苦,表达了无奈与失落。
- 明心坐断三千佛:寻求心灵的解脱,暗示与世俗的隔绝。
- 谒帝行归十二楼:拜见帝王的旅程,象征追求但最终无果。
- 临水忆君谁复信:在水边回忆友人,渴望联系却无能为力。
- 乱烟凄暮白芦洲:描绘孤寂的环境,增强诗的情感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书信”比喻思念的无法传达。
- 对仗:如“明心坐断三千佛”和“谒帝行归十二楼”形成鲜明对比,展示内心的矛盾。
- 意象:通过“柳边舟”、“白芦洲”等意象,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思与对情感的执着。诗中既有对友谊的珍惜,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情感基调深沉而又柔美。
意象分析:
- 柳边舟:象征离别与思念,柳树常与离愁相联系。
- 溪山:代表自然之美,亦寓意心灵的寄托。
- 书信:象征沟通与情感的寄托。
- 白芦洲:象征孤独与凄凉,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柳边舟”象征什么?
- A. 旅行
- B. 离别与思念
- C. 自然风光
-
诗人通过“写残书信”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无奈与愁苦
- C. 思念
-
“明心坐断三千佛”体现了诗人的何种追求?
- A. 权力
- B. 心灵解脱
- C. 财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张镃的《南湖有怀》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达了对亲友的深切怀念,但张镃的诗更侧重于对友人逝去的感慨,而杜甫则在表现思念中融入了时代的苦痛与个人的命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