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锡山归舟中三首
作者: 张镃 〔宋代〕
帆腰风便得归程,
天末层云暗又明。
浅色鸡儿深色草,
知谁教汝唤诗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归舟的情景。随着船帆被风吹动,归程已然在望,尽管天边的云层时明时暗。船上,浅色的小鸡和深色的草形成鲜明对比,究竟是谁让你吟咏成诗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帆腰:帆的底部或腰部,指船帆。
- 风便得归程:风一吹,便能顺利返回。
- 天末:天空的尽头,指远处的天际。
- 层云:多层的云,形容天空的云彩。
- 鸡儿:小鸡,指颜色较浅的鸡。
- 草:这里指颜色较深的草。
- 知谁教汝:知道是谁教你,语气中带有疑问。
典故解析: 此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唤诗成”可以理解为对诗歌创作的隐喻,暗指自然和灵感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生卒年不详),字德明,号雪桥,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次归舟的旅途中写成,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与感悟,以及对诗意的思考。
诗歌鉴赏:
《自锡山归舟中三首》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在归舟途中对周围景象的细腻观察与感受。首句“帆腰风便得归程”勾勒出船行的轻松场景,风的助力让归程变得顺利而愉快。在第二句中,张镃用“天末层云暗又明”描写了天空的变化,暗示了人生的起伏和不确定性。
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船上浅色小鸡和深色草的画面。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也隐含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最后一句“知谁教汝唤诗成”,似乎在追问灵感的来源,表达了对创作过程的思考。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哲理,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以及对创作灵感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帆腰风便得归程:描述船在风的推动下,回家的路程变得轻松。
- 天末层云暗又明:描绘了天边云彩的变化,暗示着生活的不确定性。
- 浅色鸡儿深色草:用色彩对比描绘出自然的多样性,表现出对生命细节的观察。
- 知谁教汝唤诗成:发问式的结尾,带有对创作灵感来源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人类情感,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比:浅色与深色的对比增强了视觉效果,突出诗意。
- 拟人:将自然事物拟人化,增添了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同时探讨了创作灵感的来源,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帆:象征着航行与自由,代表诗人的归途。
- 层云:象征着变化和不确定性,反映生活的复杂性。
- 鸡儿:代表生命的生机与活力。
- 草:象征自然的平凡与朴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帆腰”指的是什么? A. 船的底部
B. 画的边缘
C. 船的顶部 -
“天末层云”表达了怎样的意象? A. 固定不变
B. 变化与不确定性
C. 一成不变 -
诗末问“知谁教汝唤诗成”意思是? A. 询问自然的来源
B. 询问灵感的来源
C. 询问朋友的意见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张镃的诗中关注自然的细腻描绘,与王维的《鹿柴》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情感。不过,王维更侧重于哲理的探讨,而张镃则更多地展现了对生活细节的观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以上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自锡山归舟中三首》的诗意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