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瑞香花扇》

时间: 2025-02-04 13:36:53

梦里谁曾见,香篝紫绣蒙。

枝间两飞蝶,我共漆园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里谁曾见,香篝紫绣蒙。
枝间两飞蝶,我共漆园翁。

白话文翻译:

在梦中谁曾见到过那场景,香气萦绕的篝火旁,紫色绣花的扇子遮挡着。
枝头上有两只飞舞的蝴蝶,我与漆园中的老翁共赏这美景。

注释:

  • 梦里:在梦中,表示一种虚幻的状态。
  • 香篝:香气四溢的篝火,篝火一般指用木柴点燃的火堆。
  • 紫绣蒙:紫色刺绣的扇子,形容扇子的颜色和装饰。
  • 枝间:树枝之间,指自然环境。
  • 飞蝶:飞舞的蝴蝶,象征轻盈和美好。
  • 漆园翁:漆园中的老者,可能指代隐士或友人。

典故解析:

“漆园翁”或许隐喻隐居生活的高人,也可能表示与自然相伴的生活哲理。古代隐士常以山水、自然为伴,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镃,字子超,号静斋,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或作于张镃闲逸时光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诗歌鉴赏:

《题瑞香花扇》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诗作,字数虽少,但意蕴深远。诗中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文相融的画卷。开篇“梦里谁曾见”,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梦幻般的虚无感,似乎在探讨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与追求。接着“香篝紫绣蒙”中的“香篝”不仅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更通过“紫绣”传达出文化的精致与美感,这不仅是对物质的欣赏,也是对精神世界的渴望。

在“枝间两飞蝶”中,蝴蝶作为一种轻盈美丽的生物,象征着自由与生命的活力,同时也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一句“我共漆园翁”则把诗人的心情引向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描写中通过细腻的感受和深刻的内涵,使读者产生共鸣,仿佛让人置身于那温馨而美丽的场景之中,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梦里谁曾见”:诗人追溯梦中情景,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忆。
    • “香篝紫绣蒙”:描绘篝火和扇子的美妙,营造出温暖与浪漫的氛围。
    • “枝间两飞蝶”:描写自然中的生动场景,体现生命的美丽与短暂。
    • “我共漆园翁”:表达与友人共同享受自然之美的愿景,传递出一种人际间的温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香篝与紫绣扇的结合,既是物质的描写,也隐喻着精神生活的丰富。
    • 拟人:蝴蝶飞舞的描写,让自然生物赋予人性化的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增强了音乐性和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梦境与自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反映出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不确定与幻想,代表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 香篝:象征温暖与亲密,代表人际关系中的美好时光。
  • 紫绣扇:象征优雅与品位,体现文化涵养。
  • 飞蝶:象征自由与生命,代表自然界的生动与美好。
  • 漆园翁:象征隐逸与友谊,代表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张镃
    C. 杜甫
    D. 白居易

  2. “香篝紫绣蒙”中“香篝”指的是什么? A. 香气四溢的篝火
    B. 一种花
    C. 一种乐器
    D. 一个人名

  3. 诗中提到的“漆园翁”很可能指代: A. 一位诗人
    B. 一位隐士
    C. 一位商人
    D. 一位国君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柳宗元《江雪》

诗词对比: 张镃与杜甫同为宋代诗人,张镃的诗往往表现出一种温柔的自然情感,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沉重,涉及社会现实。两者的作品都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与写作风格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