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喻叔奇工部知括苍二首》

时间: 2025-02-04 16:32:18

三见中朝入,徐行每后人。

功庸身较晚,名誉众常新。

有句须同咏,今离似所亲。

政成应必报,山郡易回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喻叔奇工部知括苍二首

三见中朝入,徐行每后人。
功庸身较晚,名誉众常新。
有句须同咏,今离似所亲。
政成应必报,山郡易回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喻叔奇的送别之情。诗人在这里回忆与他的三次相见,感受到他在朝廷中步伐的稳重与从容。尽管他身处官场的时间较短,但他的功绩与名声却常常焕发着新的光彩。诗中提到:“有句须同咏”,表达了与他共同吟咏的心情,而如今即将分别,心中倍感亲切。最后,诗人期望喻叔奇能够在政务上有所成就,并寄托了对他仕途的美好祝愿。

注释

  • 中朝:指朝廷。
  • 徐行:缓慢行走,形容从容不迫的态度。
  • 功庸:功绩与能力,庸指平庸,强调与他人比较的结果。
  • 名誉:声誉,名声。
  • 政成:政事成功,指政治上有所作为。
  • 山郡:指偏远山区,象征着艰难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镃是宋代的诗人,生于南宋,致力于诗歌创作和政治事业。他的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送别喻叔奇之际所作,喻叔奇在当时的官场上逐渐崭露头角,诗人对此表示祝贺与期望,反映出当时文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及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喻叔奇之间的深厚情谊。开头的“三见中朝入”不仅指代了诗人与喻叔奇的多次相遇,也暗示了他们的交流与合作。徐行的意象则传达出那种不急不躁的从容,显示了喻叔奇在仕途上稳健的步伐。关于功勋与名声的对比,诗人用“身较晚,名誉众常新”表现了他对朋友的赞赏,既指出了时光的流逝,也强调了喻叔奇的独特才能。

诗的后半部分中,诗人对于离别的愁绪显而易见。尤其是“今离似所亲”,将离别的感情直白地表达出来,传递出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与不舍。最后一句“政成应必报,山郡易回春”则寄托了诗人对朋友前途的美好祝愿,期待他能够在未来的政治生涯中有所成就。

整首诗不仅充满了对友人的祝福,也蕴含着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是典型的古代送别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见中朝入:表达了诗人与喻叔奇在朝廷中相识的次数,体现了两人关系的亲密。
  2. 徐行每后人:形容喻叔奇在朝中的从容不迫,带有敬意。
  3. 功庸身较晚:强调他虽然初入官场,但其成就与能力依然出众。
  4. 名誉众常新:指他在众人中颇有声望,名声常常焕发新的光彩。
  5. 有句须同咏:表示两人有共同的诗句可吟咏,体现了文人之间的情谊。
  6. 今离似所亲:离别的时刻让人感到亲近与依恋。
  7. 政成应必报:期待他在政事上有所成就,表达了对朋友的期望。
  8. 山郡易回春:象征着政务的成功将带来新的希望与生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功庸身较晚,名誉众常新”,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政事的成就比作春天的回归,寓意生机与美好。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反映了士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对友人的祝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中朝:象征权力与地位。
  • 徐行:代表从容与稳重。
  • 山郡:象征着自然与人世的艰辛,反映了政治的复杂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诗人与喻叔奇的关系有几次相见?

    • A. 一次
    • B. 三次
    • C. 五次
    • D. 十次
  2. 诗人对喻叔奇的政事成就有什么期待?

    • A. 希望他能早日退休
    • B. 期待他有所成就
    • C. 希望他能回乡
    • D. 期待他名声大噪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诗词对比

  • 李白《送友人》与张镃的《送喻叔奇》均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但李白更显豪放与洒脱,而张镃则细腻而沉稳,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词解析》
  • 《李白与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