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良哉吕尚父,深隐始归周。
钓石千年在,春风一水流。
松根盘藓石,花影卧沙鸥。
谁更怀韬术,追思古渡头。
白话文翻译:
真是了不起的吕尚父啊,他深藏不露,最终归隐于周朝。钓鱼的石头在这里已存在千年,而春风轻轻拂过水面,水流潺潺。松树的根缠绕在藓石上,花的影子映在沙滩上,停卧的鸥鸟悠然自得。还有谁能怀念那种韬光养晦的智慧,追忆起古老的渡口呢?
注释:
- 吕尚父:指的是吕尚,后世称为姜太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周文王的谋士。
- 钓石:指的是吕尚传说中钓鱼的地方,象征隐逸之地。
- 松根盘藓石:松树的根缠绕在青苔石上,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花影卧沙鸥:花影映在沙滩上,鸥鸟悠闲地栖息,体现了宁静的自然景象。
- 韬术:指隐藏才能和智慧的策略。
- 古渡头:古时候的渡口,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宾于(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子文,号怀古,擅长描写古迹和抒发怀古之情。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色和历史人物为题材,体现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蟠溪怀古》创作于一个以怀古为主题的环境中,诗人通过对吕尚父的缅怀,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古代智者的敬仰,反映了他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蟠溪怀古》通过描绘吕尚父的隐逸生活,展现出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怀念。开篇便以“良哉吕尚父”赞美吕尚,接着以“深隐始归周”描绘了他隐退归周的情景,表现出对其智慧与才华的钦佩。之后,诗中以“钓石千年在,春风一水流”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钓鱼石象征着吕尚的隐逸,而春风一水流则暗示着生命的延续与变迁。
接下来的“松根盘藓石,花影卧沙鸥”则描绘出一幅静谧的自然画面,松树的根与青苔石、花影与沙鸥的结合,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也透露出一种闲适与宁静的生活态度。最后以“谁更怀韬术,追思古渡头”收尾,流露出诗人对古人智慧的追思与敬仰,发出对当今时代人才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吕尚父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深情回望,具有强烈的哲理性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良哉吕尚父,深隐始归周。
- 赞美吕尚父的才华与智慧,强调他选择深隐的生活方式。
-
钓石千年在,春风一水流。
- 钓鱼的石头历经千年,但春风和水流依旧,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
-
松根盘藓石,花影卧沙鸥。
- 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一种闲适与宁静。
-
谁更怀韬术,追思古渡头。
- 诗人发出对古代智者的追思,反思当代是否还有这样的人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吕尚父比作智慧的象征,钓石与春风则比喻时间与自然的关系。
- 拟人:花影与沙鸥的描写使自然景物似乎有了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钓石千年在,春风一水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吕尚父的回忆和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智者的敬仰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对当今社会人才匮乏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吕尚父:象征智慧与隐逸。
- 钓石:象征隐逸之地。
- 春风:代表生命与自然的循环。
- 松根与藓石:象征自然和谐与生生不息。
- 花影与沙鸥:象征静谧与宁静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吕尚父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孟子
B. 姜太公
C. 诸葛亮
D. 王阳明 -
诗中提到的“钓石”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隐逸
C. 战争
D. 政治 -
“松根盘藓石”描绘了怎样的自然景象? A. 荒凉
B. 宁静
C. 威严
D. 繁华
答案:
- B. 姜太公
- B. 隐逸
- B. 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人与自然的思索,但更侧重于亲情的表达,而《蟠溪怀古》则更侧重于历史的深思和对智者的敬仰。两者在意象和情感基调上虽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