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浦城赠王令长源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1 07:52:45

化龙潭上濯沧浪,梦笔峰前憩小棠。

十载不辞淹簿领,一同聊欲课耕桑。

经纶未展风霜力,文采空馀锦绣肠。

莫叹穷荒縻骥足,万人饥冻要扶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化龙潭上濯沧浪,梦笔峰前憩小棠。
十载不辞淹簿领,一同聊欲课耕桑。
经纶未展风霜力,文采空馀锦绣肠。
莫叹穷荒縻骥足,万人饥冻要扶伤。

白话文翻译:

在化龙潭边洗净沧浪,梦笔峰前在小棠树下休息。
十年不辞辛苦在书卷中,今天我们一起愿意教导耕作与桑树。
经世之才尚未施展,文采只剩下华丽的空虚。
不要叹息穷困荒凉而束缚了骏马的脚,成千上万的人饥寒交迫需要我们去援助。

注释:

  • 化龙潭:传说中的龙化之地,象征着理想与希望。
  • 濯沧浪:洗涤沧江的波浪,暗示洗净心灵或经历的磨难。
  • 梦笔峰:典故,指文人理想与抱负之地。
  • 淹簿领:指在书卷中淹没,意为专心学习。
  • 经纶:治理国家的才干与能力。
  • 锦绣肠:指华美的文采与才华,形容空有其表。
  • 莫叹穷荒:劝解不要因环境困苦而感到沮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渊(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明快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著称。其作品多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诗人与友人王令长源相聚之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思,以及对社会困境的关注,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责任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开篇以“化龙潭”和“梦笔峰”作引,象征着诗人理想的追求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接下来的“十载不辞淹簿领”则流露出诗人艰辛的求学与追梦历程,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理想的坚持。

然而,随着“经纶未展风霜力”的出现,诗人意识到自己虽有才华,但在现实中未能施展,感到空虚与无奈。结尾处“莫叹穷荒縻骥足”,则是对个人能力与社会责任的反思,强调在艰难的环境中应对他人的关怀与帮助,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既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也有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怀,反映了宋代士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化龙潭上濯沧浪:在美丽的化龙潭边洗涤沧浪,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 梦笔峰前憩小棠:在梦笔峰前的小棠树下歇息,暗示着文人理想的追求与放松。
  3. 十载不辞淹簿领:十年如一日,毫不犹豫地沉浸于书卷之中,表现出勤奋学习的态度。
  4. 一同聊欲课耕桑:与友人一起探讨耕作与桑树,表明关注生活的实用价值。
  5. 经纶未展风霜力:治理国家的才华尚未施展,感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6. 文采空馀锦绣肠:华丽的文采却无所用,表达对才华未能实现的遗憾。
  7. 莫叹穷荒縻骥足:劝诫不要因困境而感到沮丧,体现积极向上的态度。
  8. 万人饥冻要扶伤:强调帮助有需要的人,是一种责任与使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化龙潭”象征理想,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如“经纶未展”和“文采空馀”,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排比:如“万人饥冻要扶伤”,强调了社会责任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社会责任的思考,体现了士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激励人们不忘理想,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化龙潭:象征理想与希望。
  2. 梦笔峰:代表文人的抱负与追求。
  3. 耕桑:实用与生活的象征。
  4. 穷荒:困境与无奈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化龙潭”象征什么?

    • A. 理想与希望
    • B. 现实与困境
    • C. 友谊与相聚
      答案: A
  2. 诗人为何感叹“经纶未展风霜力”?

    • A. 因为年纪大了
    • B. 因为才华未能施展
    • C. 因为没有朋友
      答案: B
  3. 诗中提到的“万人饥冻”是指什么?

    • A. 自己的困境
    • B. 社会的悲惨现状
    • C. 自然灾害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本诗在意象上相似,都有对自然的描绘,但本诗更关注社会现实与责任,而《春江花月夜》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