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末雁飞尽,秋风病未苏。
揽裘知夜永,对枕觉身孤。
人影连花瘦,诗肠断酒枯。
未知空外听,念我此时无。
白话文翻译
在天边,雁已飞尽,秋风萧瑟,令人感到身心疲惫。披着衣裳感到夜长,枕边独自醒来,倍感孤独。人影与花朵一同憔悴,诗人的情怀断了,酒也不再有。无从知晓外面的动静,只能在此时此刻思念我自己是多么孤寂。
注释
- 天末:天边,指远方的天空。
- 雁飞尽:大雁已经飞走,暗示秋天的结束。
- 秋风病未苏:秋风来袭,身心未能恢复。
- 揽裘:披上衣裳,表示感到寒冷。
- 对枕:对着自己的枕头,形容独自一人。
- 人影连花瘦:人影和花朵一同衰弱,象征孤独与凋零。
- 诗肠断酒枯:诗人的情怀断裂,酒也喝尽了,暗示内心的失落。
- 未知空外听:不知道外面有什么动静。
- 念我此时无:思念此时此刻的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学浩,清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以及对时局的感慨,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王学浩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常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创作背景
《有怀》创作于秋季,作者在孤独的夜晚,借景抒情,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过往的怀念。诗中所描绘的秋天的萧瑟与个人的孤独感相互交织,渗透出深厚的思索和感伤。
诗歌鉴赏
整首《有怀》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感。开头几句以“天末雁飞尽,秋风病未苏”引入,展现出一种清冷与凄凉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初秋的寒意,雁的离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逝。接下来的“揽裘知夜永,对枕觉身孤”,则通过披上衣裳来抵御寒冷,体现出诗人对于孤独的深刻感悟,夜的漫长加重了这种孤独感。
第三联“人影连花瘦,诗肠断酒枯”则进一步深化了孤独的主题,人与花的衰弱象征着生命的无常,而“诗肠断酒枯”则表现出诗人对内心情感的无奈与失落,诗和酒是他情感的寄托,如今却都已断绝,令人心痛。最后一句“未知空外听,念我此时无”更是将内心的孤独感推向高潮,外界的喧嚣和自己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悲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末雁飞尽:描绘了秋天的结束和离别的情绪。
- 秋风病未苏:秋风带来的不仅是寒冷,还有一种心灵的病痛。
- 揽裘知夜永:夜晚漫长,寒意袭人,暗示了长久的孤独。
- 对枕觉身孤:对着枕头,感受到内心的孤独。
- 人影连花瘦:人和花都显得憔悴,象征着失落。
- 诗肠断酒枯:诗人的情感断裂,酒也喝尽,象征无奈。
- 未知空外听:对外界的无知和隔离感。
- 念我此时无:思念当下的孤独和无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影”和“花”比作彼此的衰弱,增加情感的共鸣。
- 拟人:秋风和雁有如生命般的存在,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讲究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深刻感受,借助秋天的景象传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在内心深处的失落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雁:象征着远去的亲人或朋友,代表着时间的流逝。
- 秋风:代表着萧瑟与孤寂。
- 裘:冬衣,象征着寒冷与孤独。
- 花:美好事物的象征,衰败反映内心的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天末雁飞尽”中的“雁”指的是什么?
- A. 鸟类
- B. 人
- C. 风
- D. 花
-
诗中“揽裘知夜永”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兴奋
- D. 思念
-
诗人的“诗肠断酒枯”意味着什么?
- A. 诗人有很多酒
- B. 诗人失去了创作的灵感
- C. 诗人喝醉了
- D. 诗人非常快乐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王学浩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达了孤独与思念之情,但王学浩通过秋天的意象渲染出更为沉重的孤独感,而李白则通过明月的描写传达出对故乡的思念和温暖的情感。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王学浩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