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潮田种稻重收谷,山路逢人半是僧。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丰收的秋天,稻田里农民忙于收割稻谷,山路上遇到的人一半是和尚。在城市的三座山上,寺庙成群,夜晚时分,七座塔楼下灯光闪烁,仿佛万枝繁花在夜色中盛开。
注释:
- 潮田:指受到潮水影响的稻田。
- 重收谷:指稻谷的丰收,象征着勤劳的成果。
- 半是僧:遇到的行人中,有一半是僧人,反映了山中寺院的生活。
- 三山千簇寺:指城市周围的三座山上有众多寺庙。
- 七塔万枝灯:七座塔楼下,夜晚灯火辉煌,形容夜景的美丽。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半是僧”可以引申到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尤其是在宋代,寺庙文化盛行,僧人遍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氛围。而“七塔”可能与中国古代的塔文化有关,塔常作为宗教场所的标志,象征着信仰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泌,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因其作品精炼、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世的推崇。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田园景色及人文风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安定、经济繁荣之时,诗人通过描绘农村的丰收和城市的灯火,展现了社会的富足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长乐集总序》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宋代农村和城市的风景,展现出一种田园牧歌的氛围。开头的“潮田种稻重收谷”,描绘了秋天稻谷丰收的场景,给人以丰收的喜悦与欣慰。接下来的“山路逢人半是僧”,则巧妙地引入了宗教与人文的元素,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宗教的和谐共处。最后的“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通过对灯光的描写,营造出夜晚的宁静与祥和,暗示着人们对生活的向往与希望。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还反映了人们的精神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潮田种稻重收谷:描绘了丰收的稻田,强调了勤劳带来的成果。
- 山路逢人半是僧:在山路上行走,遇到的行人多为僧人,展现出宗教文化的影响。
- 城里三山千簇寺:城市周围有三座山,寺庙众多,体现了佛教的繁荣。
- 夜间七塔万枝灯:夜晚时,塔楼的灯光闪烁,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潮田”与“山路”,“三山”与“七塔”,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夜间的灯光比喻为“万枝灯”,生动形象,营造了温馨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农村的丰收与城市的繁华,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未来的期望,传达出一种和谐、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稻田:象征着丰收与希望,代表了劳动的成果。
- 僧人:象征着宁静与智慧,反映了宗教文化的影响。
- 寺庙:象征着信仰与精神寄托,表现了人们对宗教的依赖。
- 灯光:象征着温暖与希望,营造出和谐的夜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半是僧”指的是什么? A. 农民
B. 僧人
C. 商人
D. 游客 -
“夜间七塔万枝灯”所描绘的场景是? A. 白天的市场
B. 夜晚的寺庙
C. 农田的丰收
D. 山间的溪水 -
此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C. 对历史的追忆
D. 对自然的恐惧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行》杜牧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谢泌的这首诗更加注重描绘生活的场景与人文气息,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两者在表现手法和主题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谢泌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