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藤床巧织波文小》

时间: 2025-04-27 11:09:27

藤床巧织波文小。

翻书欲睡莺惊觉。

绕舍灿明霞。

短长旌节花。

此身无系著。

南北东西乐。

碧宇朗吟归。

天风香染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藤床巧织波文小
作者: 张鎡 〔宋代〕

藤床巧织波文小。
翻书欲睡莺惊觉。
绕舍灿明霞。
短长旌节花。
此身无系著。
南北东西乐。
碧宇朗吟归。
天风香染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午后,藤床上巧妙地编织着波浪形的小图案。我在翻书时,快要入睡,却被黄莺的歌声惊醒。四周环绕着灿烂的晨霞,花儿在微风中摇摆。我的身体没有任何束缚,无论南北东西,心中都充满了乐趣。在碧蓝的天空下,我高声吟唱,归来的路上,轻风中带着花香,染上了我的衣衫。

注释:

  • 藤床:用藤条编制的床,柔软而舒适。
  • 波文:形状像波浪一样的图案。
  • :指黄莺,一种鸟,常用于形容春天的声音。
  • 灿明霞:指美丽的晨霞,形容光彩照人。
  • 旌节花:花像旗帜一样摇曳,形容花儿的姿态。
  • 无系著:没有任何束缚,形容自由自在。
  • 碧宇:指蓝天。
  • 朗吟:指高声吟唱。
  • 香染衣:形容轻风中带着花香,沾染了衣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鎡,字子昂,号云阶,宋代词人。其词风清新、婉约,常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致的和谐。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宋代,描绘了闲适的生活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追求逸趣横生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菩萨蛮》以清新自然的景色为背景,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欢愉。开头的“藤床巧织波文小”以生动的意象引入,给人带来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接下来,诗人通过翻书和莺声的描写,传递出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状态,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诗中“短长旌节花”的描写,更是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在表达情感方面,诗人强调了“此身无系著”的自由,表现出对束缚的抗拒和对自然乐趣的向往。最后一句“天风香染衣”,则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轻松愉悦的诗意氛围。这种将人和自然结合的手法,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审美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藤床巧织波文小”:描绘藤床的精美,细腻的波纹图案引人注目。
  2. “翻书欲睡莺惊觉”:翻书时快要入睡,却被莺声打断,呈现出一种懈怠的生活状态。
  3. “绕舍灿明霞”:晨霞绚烂,环绕在房舍周围,渲染出一种明亮的氛围。
  4. “短长旌节花”:花儿摇曳生姿,如旗帜般多姿多彩。
  5. “此身无系著”:表达无拘无束的状态,渴望自由。
  6. “南北东西乐”: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找到乐趣。
  7. “碧宇朗吟归”:在蓝天之下高声吟唱,表达了内心的畅快。
  8. “天风香染衣”:轻风带来的花香,浸染着衣衫,增添了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藤床比作波文,形象生动。
  • 拟人:莺声惊觉,给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南北东西乐”,形成对称美。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在宁静中获得乐趣的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藤床:象征舒适与闲适的生活。
  • :代表春天的生机与美好音韵。
  • 晨霞:象征美好的开始与希望。
  • :象征生命的绚丽与多姿。
  • 碧宇:代表心灵的自由与开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藤床”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床
    C. 一种器具
    答案:B

  2. 诗中的“莺”代表了什么? A. 严寒
    B. 春天的声音
    C. 夏天的热浪
    答案:B

  3. “天风香染衣”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自由与愉悦
    C. 忧虑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自然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描绘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怀。

诗词对比: 张鎡的《菩萨蛮》和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张鎡侧重于闲适的生活状态,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往事的怀念与情感的细腻。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