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27 04:13:48

我若说有,你为有碍。

我若说无,你为无碍。

我若横说,你又跨不过。

我若竖说,你又跳不出。

若欲丛林平贴,大家无事,不如推倒育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若说有,你为有碍。
我若说无,你为无碍。
我若横说,你又跨不过。
我若竖说,你又跳不出。
若欲丛林平贴,大家无事,不如推倒育王。

白话文翻译

如果我说“有”,你就觉得有障碍;如果我说“无”,你又觉得没有障碍。如果我横着说,你也跨不过去;如果我竖着说,你又跳不出来。如果想要在丛林中平安无事,大家都没有事情做,不如将育王推倒。

注释

字词注释

  • 有碍:有障碍。
  • 无碍:没有障碍。
  • 横说、竖说:指语言表达的方式,形象地表达不同的观点。
  • 丛林:比喻复杂的环境或关系。
  • 育王:指的是某种权威或束缚,具体指代不明。

典故解析

  • 育王:可能暗指某种统治者或权威象征,推倒育王则是寻求一种解放或无拘无束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介谌,宋代高僧,以禅宗诗歌著称,作品常常探讨人生哲理和内心的觉悟。他的诗风清新洒脱,常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 在宋代,社会风气逐渐开放,佛教思想与儒家文化碰撞交融,释介谌的诗作反映了这一背景下对存在与非存在、自由与束缚的思考。

诗歌鉴赏

《偈三首 其三》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诗中通过对“有”与“无”的探讨,反映了对人类认知局限的深刻理解。诗人以极简的语言,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真理时常常的困惑与障碍。无论是“有”还是“无”,都无法完全表达真实的状态,而“横说”与“竖说”的对比则进一步强调了语言的局限性。诗中反复提到的“跨不过”和“跳不出”,形象地描绘了人在思维上的局限与困境。

最后两句“若欲丛林平贴,大家无事,不如推倒育王”,则是一种解放的呼声,表达了对束缚的反思与对自由的渴望。在复杂的生活中,诗人鼓励人们突破传统的束缚,追求一种更为简单和直接的生活方式。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个体的内心探索,也可映射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具有深邃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若说有,你为有碍:表达了语言的局限性,若承认“有”,则会产生障碍。
  • 我若说无,你为无碍:同样,若否认“有”,则又会产生另一种障碍。
  • 我若横说,你又跨不过:无论怎样表达,都无法完全理解。
  • 我若竖说,你又跳不出:再进一步的表达方式也无法让人完全理解。
  • 若欲丛林平贴,大家无事,不如推倒育王:寻求解放的最终呼声,打破束缚。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有”和“无”的对比,展现了认知的矛盾。
  • 比喻:将难以理解的状态比作“跨不过”和“跳不出”,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存在与非存在的哲学问题,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困惑与解脱的渴望。诗中的反思不仅适用于个人的内心世界,也适用于更广泛的社会文化环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存在、现实。
  • :象征着虚无、否定。
  • 丛林:比喻复杂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环境。
  • 育王:象征权威或束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有”与“无”分别象征什么?

    • A. 生活与死亡
    • B. 存在与虚无
    • C. 快乐与悲伤
  2. 诗人希望通过“推倒育王”表达什么?

    • A. 对权威的反叛
    • B. 对生活的厌倦
    • C. 对自然的敬畏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阳明的《传习录》
  • 赵孟頫的《石鼓歌》

诗词对比: 可以将释介谌的《偈三首 其三》与朱熹的《观书有感》进行比较,前者侧重于对存在的思考,后者则更多体现对知识的渴望与心灵的启迪。两者在表达方式和主题上各有千秋,体现了宋代文人的不同思考路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禅宗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释介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