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花》

时间: 2025-01-26 00:47:54

抛却故乡春,远为行役人。

野花纷到眼,游子一伤神。

大地同风露,孤根独路尘。

名园多弃壤,谁许托栽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抛却故乡春,远为行役人。
野花纷到眼,游子一伤神。
大地同风露,孤根独路尘。
名园多弃壤,谁许托栽新。

白话文翻译:

抛开了故乡的春天,远离的我成为行役的劳工。
野花纷纷映入眼帘,游子心中不免忧伤。
大地上风露共存,孤零零的根扎在尘土中。
名园里的土地多被抛弃,谁能允许我在此重新栽种呢?

注释:

  • 抛却:放弃,舍弃。
  • 行役人:指在外奔波劳作的人,带有漂泊的含义。
  • 纷到眼:形容野花纷纷地映入眼帘。
  • 游子:离开故乡的人,通常指在外求生谋生的游子。
  • 孤根独路尘:孤独的根扎在尘土中,形容漂泊者的无助与孤单。
  • 名园多弃壤:出名的园子里有很多被抛弃的土地。
  • 托栽新:希望能在被抛弃的地方重新栽种新花。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游子”一词在中国文学中常常用来指代离乡背井的人,带有浓厚的乡愁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艾畅,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民众疾苦的主题,常以抒情为主,具有较强的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远离故乡、在外劳作之际,表达了对故乡春天的怀念以及身在异乡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野花》是一首深情而蕴含思考的诗。诗中通过描绘野花的景象,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起首两句,诗人抛却了故乡的春天,身为行役之人,透露出一种无奈与辛酸。接着,诗人用“野花纷到眼”来描绘自然的美,却也刺痛了游子的心灵,说明即使眼前景色美好,心中却难以平静。

大地同风露,孤根独路尘,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虽然天地间的风和露是共存的,但游子却感到孤独无比,像是扎根在尘土中的孤根。最后两句则是对现实的反思,名园中的土地被抛弃,谁能在这里重新栽种新花?此句不仅是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也引发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与思考深度。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游子远离故乡,心中愁苦。
    • 第二联:面对眼前的自然美景,游子感到内心的伤感。
    • 第三联:即使大地的风露共存,游子却孤独无助。
    • 第四联: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难以在异乡重新建立新的生活。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游子的孤独比作“孤根”,生动形象。
    • 对仗:如“名园多弃壤”与“谁许托栽新”形成对比,突显无奈之感。
  3.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游子的乡愁与对现状的无奈,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交织。

意象分析:

  • 野花: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顽强,但在游子眼中却是痛苦的提醒。
  • 孤根:象征生存的孤独与无助,寓意游子在异乡的无奈。
  • 大地:代表广阔的自然与生命,虽然美丽,却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游子”指代的是谁?

    • A. 远行的人
    • B. 故乡的人
    • C. 诗人
  2. 诗中提到的“名园多弃壤”意指什么?

    • A. 名声显赫的地方
    • B. 美丽的花园
    • C. 被忽视的土地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乡愁与孤独
    • B. 自然的美
    • C. 劳作的艰辛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送别》对比,艾畅的《野花》更突出个人的孤独感与对故乡的思念,而王维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艾畅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乡愁与游子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