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起》

时间: 2025-01-26 00:36:19

梦回残酒醒,披衣惬幽步。

帘动袅天风,庭虚渍香露。

天心澄夜阑,积气暖空素。

斜月不到地,光淡桂花树。

何处得秋愁,寂寞啼蛩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回残酒醒,披衣惬幽步。
帘动袅天风,庭虚渍香露。
天心澄夜阑,积气暖空素。
斜月不到地,光淡桂花树。
何处得秋愁,寂寞啼蛩诉。

白话文翻译:

梦中醒来,酒意尚存,披上衣服,轻松地走出房间。
帘子随风轻轻摇动,庭院里弥漫着香露的气息。
天心如水,夜色渐深,空气中弥漫着温暖的气息。
斜斜的月光照不到地面,淡淡的光辉洒在桂花树上。
哪里能找到秋天的愁绪?只有寂寞的蟋蟀在诉说。

注释:

  • 梦回: 梦中回到现实。
  • 残酒: 酒意未尽,意指喝了酒后的余韵。
  • 披衣: 披上衣服,表示起身准备出门。
  • : 轻轻摇动,形容柔和的风。
  • 渍香露: 露水浸润了花香。
  • : 清澈的意思,形容夜空的清朗。
  • 斜月: 斜挂的月亮,暗示时间已晚。
  • 啼蛩: 蟋蟀在鸣叫,象征孤独和秋天的哀愁。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融合了对秋夜的细腻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与内心感受的关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艾畅,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之间的关系,风格细腻。
  • 创作背景: 诗作于秋夜,表达了诗人在宽松的环境中,酒后情绪的感慨与孤独的思考,反映出那个时代文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内心情感的抒发。

诗歌鉴赏:

《夜起》是一首描绘秋夜情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清幽与个人的孤独感。诗的开头,诗人以“梦回残酒醒”引入,给人以朦胧的感觉,仿佛是从梦中抽身,带着酒意,轻轻走出房间,揭示了夜的幽静。帘动与天风的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温婉,也暗示了夜的流动性与变化。随后,诗人通过“天心澄夜阑,积气暖空素”的描写,使得整个夜空显得清澈而温暖,展现了一种和谐的自然之美。

而“斜月不到地,光淡桂花树”则通过描绘月光的微弱,将情感推向高潮,暗示着对秋天的思念与孤独的感受。最后一句“何处得秋愁,寂寞啼蛩诉”,则是对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秋天的愁绪与蟋蟀的鸣叫相互映衬,表现了诗人在这静谧夜晚的孤独与感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夜色的赞美,也有对人心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梦回残酒醒: 诗人从梦中醒来,感到酒意未尽,暗示他在梦中经历了愉快或惆怅的事情。
    • 披衣惬幽步: 诗人披衣而出,享受这静谧的夜晚,展现了一种随性与自在。
    • 帘动袅天风: 描述轻柔的晚风,增添了夜的情调。
    • 庭虚渍香露: 庭院空旷,露水渗透,香气四溢,给人以清新之感。
    • 天心澄夜阑: 夜空清澈,气氛宁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欣赏。
    • 积气暖空素: 空气中充满温暖的气息,给人一种舒适感。
    • 斜月不到地: 月光斜洒而下,意境朦胧,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 光淡桂花树: 桂花树在淡淡月光下,显得静谧而美丽。
    • 何处得秋愁: 寻找秋天的愁绪,表现了诗人的内心孤独。
    • 寂寞啼蛩诉: 蟋蟀的鸣叫仿佛在诉说他内心的愁苦。
  • 修辞手法:

    • 比喻: “秋愁”比喻诗人的孤独情感。
    • 拟人: “啼蛩诉”使得蟋蟀像人在诉说情感,增强了诗意。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帘动袅天风,庭虚渍香露”。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秋夜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秋天的思考,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残酒: 代表着过往的美好与留恋。
  • 天风: 象征着自然的轻柔与自由。
  • 桂花: 代表着秋天的成熟与思念。
  • 啼蛩: 象征孤独与内心的诉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梦回残酒醒”中的“梦”指的是什么? a) 安静的夜晚
    b) 过去的回忆
    c) 现实与幻想的交错

  2. “帘动袅天风”中“袅”字的意思是:
    a) 强烈
    b) 轻柔
    c) 笨重

  3. 诗中提到的“啼蛩”象征着什么?
    a) 快乐
    b) 孤独与愁苦
    c) 自然的和谐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 诗词对比: 比较艾畅的《夜起》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但李白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艾畅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情感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