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到荷花蒂,风生菰叶梢。
鸥凫晚声散,天水夕光交。
白话文翻译:
水流到荷花的根部,微风在菰(即芦苇)叶的尖端轻轻摇动。
海鸥和野鸭的晚间鸣叫声渐渐散去,天边的水面与夕阳的光辉交融在一起。
注释:
- 水到荷花蒂:水流到荷花的根部,形象描绘了水面与荷花的关系,暗示着自然的和谐美。
- 风生菰叶梢:风在菰叶的尖端轻轻拂动,描绘了轻柔的自然景象。
- 鸥凫:指海鸥和野鸭,象征着自然生物的和谐共处。
- 晚声散:晚间的声音渐渐远去,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天水夕光交:天上的水面与落日的光辉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美丽的黄昏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独特的个人情感而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哲思。
创作背景:
《荷桥暮坐三首》是杨万里在闲暇时感受自然美而创作的,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细腻的观察力。此诗所描绘的情景,可能是在某个傍晚,诗人坐在荷桥上,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诗歌鉴赏:
《荷桥暮坐三首》其三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优美的黄昏场景。首句“水到荷花蒂”,勾勒出水面与荷花的互动,象征着自然界的生生不息。接着“风生菰叶梢”,微风轻拂,仿佛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低语,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第三句“鸥凫晚声散”,则描绘了傍晚时分,海鸥和野鸭的叫声逐渐消散,这种声音的消失,令场景更加宁静,仿佛时间也在此刻静止。最后一句“天水夕光交”,将天与水的色彩交融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既有视觉的美感,也有听觉的享受,让人沉醉于这宁静的黄昏时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到荷花蒂:水面清澈,映衬出荷花的根部,描绘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 风生菰叶梢:微风轻抚菰叶,体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与安宁。
- 鸥凫晚声散:傍晚时分,鸟鸣逐渐消失,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天水夕光交:天边的水面与夕阳的光辉交相辉映,展示出黄昏时分的美丽景色。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风、声音等自然元素进行拟人化处理,使诗句更具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称关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花:象征纯洁、高雅,代表着自然的美好。
- 菰叶:象征柔和、宁静,展示自然的和谐。
- 鸥凫:象征自由、灵动,体现生物的和谐共处。
- 夕光:象征温暖、美丽,昭示着一天的结束与宁静的来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鸥凫”指的是哪两种鸟? A. 海鸥和野鸭
B. 麻雀和鸽子
C. 喜鹊和燕子
答案:A -
诗的主题主要集中在什么? A. 战争
B. 自然景色与宁静生活
C. 城市喧嚣
答案:B -
“水到荷花蒂”中,“荷花”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结束
B. 纯洁和高雅
C. 城市繁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自然景色及人情感。
- 苏轼的《赤壁赋》: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荷桥暮坐》与柳宗元的《江雪》:前者描绘宁静的自然景色,后者则通过冰冷的江雪展现孤独感,两者虽主题不同,但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与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