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邺下吊高神武》
时间: 2025-01-11 05:52: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邺下吊高神武
唱罢阴山敕勒歌,
英雄涕泪老来多。
生持魏武朝天笏,
死授条侯杀贼戈。
六镇华夷传露布,
九龙风雨聚漳河。
祇今尚有清流月,
曾照高王万马过。
白话文翻译
唱完阴山的敕勒歌,英雄在老年时常常泪流满面。
生前持有魏武帝的朝天笏,死后赠给条侯的杀贼戈。
六镇的华夷之地传来消息,九龙的风雨聚集在漳河上。
如今只有清流的明月,曾经照耀着高王的万马奔腾。
注释
- 阴山:指阴山山脉,古代游牧民族的发源地,常用来象征古代英雄的悲壮。
- 敕勒歌:古代北方民族的歌谣,表达英雄气概和壮丽景象。
- 魏武:指魏武帝曹操,他的朝政和军事才能享有盛名。
- 朝天笏:古代官员的权杖,象征权力。
- 条侯:指历史上的一位将领,此处代表有功之臣。
- 六镇:指古代防线的六个镇,华夷代表中原和外族的对立。
- 九龙风雨:象征强大的力量,暗喻局势动荡。
- 高王:指历史上的某位帝王,万马奔腾暗指壮丽的场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随园,晚号洙泗山人。以其独特的性格和风格,成为清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人生感悟,同时也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过邺下吊高神武》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历史变迁之时。诗人通过对历史英雄的怀念,表达对过往辉煌的追忆和对现实社会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过邺下吊高神武》以怀古的情感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崇敬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诗歌的开篇以“唱罢阴山敕勒歌”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氛围,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接下来提到的“英雄涕泪老来多”,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英雄虽然曾经风光无限,终究也难逃岁月的侵蚀,令人唏嘘不已。
在生死交替的描绘中,“生持魏武朝天笏,死授条侯杀贼戈”,诗人通过对魏武帝和条侯的提及,展示了历史的悲剧性和英雄的命运。权力与荣光的象征——朝天笏,和战斗的象征——杀贼戈,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权力与责任的复杂关系。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六镇华夷传露布,九龙风雨聚漳河”,表现出时局动荡不安,历史的变迁让人感到无奈和忧虑。最后一句“祇今尚有清流月,曾照高王万马过”则是对比的升华,清流明月似乎在提醒人们,即使历史再辉煌,终究会归于平静,留下的只有淡淡的回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唱罢阴山敕勒歌:引入怀古的情感,阴山的歌谣象征着英雄豪情。
- 英雄涕泪老来多:英雄在年老时的泪水,表现出对往昔的感伤。
- 生持魏武朝天笏:生前的权力象征,展现英雄的辉煌。
- 死授条侯杀贼戈:死后遗赠的武器,暗示英雄的责任与牺牲。
- 六镇华夷传露布:历史的变迁与动荡,传达出混乱局势。
- 九龙风雨聚漳河:象征风云变幻,暗示社会动荡。
- 祇今尚有清流月:对比现实与历史,只有清流月照耀。
- 曾照高王万马过:历史的辉煌已成过去,留下的只有回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生持魏武,死授条侯”,对比鲜明。
- 比喻:用“九龙风雨”比喻动荡的局势。
- 排比:整首诗的结构层层递进,情感逐渐深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英雄的怀念,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英雄命运的思考。诗中融入了对权力与责任、辉煌与平淡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情和对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阴山:象征着英雄的起源和悲壮。
- 敕勒歌:表现出古代北方民族的文化和精神。
- 朝天笏:象征权力和荣耀。
- 杀贼戈:暗示责任和牺牲。
- 清流月:象征宁静与怀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阴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色
B. 英雄的起源
C. 战争的悲剧
D. 和平的象征 -
“九龙风雨聚漳河”中的“九龙”象征着什么? A. 历史人物
B. 动荡的局势
C. 英雄的力量
D. 生活的琐碎 -
整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基调? A. 欢快
B. 悲伤与怀旧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 by 白居易:同样是怀古与对历史人物的感慨。
- 《静夜思》 by 李白:对时光与故乡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登高》 by 杜甫: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过邺下吊高神武》更侧重于对英雄的怀念。
- 《春望》 by 杜甫:同样反映动荡的时代背景,但情感上更为沉重,展现了国破家亡的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袁枚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