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过瓜洲》

时间: 2025-01-25 23:37:04

霜雁一声语,烟江两岸秋。

芦花三十里,吹雪满船头。

我欲乘潮去,孤帆夜不收。

苍茫云树外,明月出瓜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雁一声语,烟江两岸秋。
芦花三十里,吹雪满船头。
我欲乘潮去,孤帆夜不收。
苍茫云树外,明月出瓜洲。

白话文翻译:

霜雁在空中鸣叫,传达着秋天的讯息;烟雾弥漫的江面上,两岸已是秋意浓厚。
三十里外的芦苇花随风飘荡,像雪花一样洒满了船头。我想乘着潮水出航,孤独的帆船在夜幕中不肯收起。
苍茫的云树之外,明月正从瓜洲升起。

注释:

字词注释:

  • 霜雁:指在霜天中飞来的大雁,象征着秋冬的到来。
  • 烟江:形容江面上弥漫的雾气,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芦花:指芦苇的花,代表着秋天的景象。
  • 吹雪:比喻风吹起的白色芦花,似雪花般飞舞。
  • 孤帆:指独自一只帆船,展现出孤独的意境。
  • 瓜洲:指瓜洲,是长江上的一个地名,著名的“瓜洲”月也常被提及。

典故解析:

“瓜洲”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渡口,常常与离别、思乡相联系。此诗所提及的明月,也常用来寄托游子的情感,增添了离愁别绪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子厚,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倡导“性灵诗”,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袁枚游历江南之际,正值秋冬交替之时,传达了他对旅途孤独和自然美景的感慨。

诗歌鉴赏:

《夜过瓜洲》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霜雁、芦花、明月等自然景象,渲染了深邃的秋冬气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头一句“霜雁一声语”,即以“霜雁”引出秋天,带着清冷的气息,随之而来的是“烟江两岸秋”的景象,展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接下来的“芦花三十里,吹雪满船头”,则描绘了江上芦花如雪的美丽,给人以视觉的享受,同时也暗示着旅途的寒冷和孤寂。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尤其是对孤独与归属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雁一声语:霜雁的鸣叫如同在诉说秋天的到来,暗示着季节的变迁。
  • 烟江两岸秋:江面上弥漫着烟雾,给人以朦胧的感觉,两岸的秋色愈加浓厚。
  • 芦花三十里:描绘了辽阔的芦苇荡,突显秋天的丰盈。
  • 吹雪满船头:形象地描绘出芦花随风飘散,犹如雪花般覆盖船头,暗示着旅途的寒冷。
  • 我欲乘潮去:表达了诗人想要乘着潮水出航的愿望,象征着对自由的渴望。
  • 孤帆夜不收:孤独的帆船在夜晚不肯收起,表现出一种孤寂的心境。
  • 苍茫云树外,明月出瓜洲:诗的最后一句,明月升起在云树之外,给人以希望与宁静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吹雪满船头”,将芦花比作雪,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拟人:霜雁的鸣叫被赋予了“语”的能力,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烟江两岸秋”,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孤独旅途的思考,以及对自由与归属的渴望,同时也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雁:象征着秋冬的到来,带有孤独感。
  • 烟江:传达出朦胧的景象,象征着旅途的迷茫。
  • 芦花:代表着秋天的丰盈和凋零。
  • 孤帆:象征着孤独和漂泊的心情。
  • 明月:象征着希望与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霜雁”最能代表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冬
    • D. 冬春
  2. “我欲乘潮去”中“潮”指的是什么?

    • A. 海潮
    • B. 河流
    • C. 风潮
    • D. 情潮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明月”出现在什么地方?

    • A. 江心
    • B. 瓜洲
    • C. 天边
    • D. 山顶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与《夜过瓜洲》: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前者更多地体现了旅途的急迫与希望,后者则强调孤独与思念。

解读:李白的作品通过清晨的景象表达出积极向上的情绪,而袁枚的诗则通过夜晚的孤独感引发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袁枚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