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月两澄鲜,孤篷夜悄然。
自携双鬓雪,独对一江烟。
僵树立如铁,寒星摇满天。
横斜几枝桨,也学榜人眠。
白话文翻译:
霜冷的月光照耀下,景色格外清新,孤舟在夜晚静静漂泊。
我自带白发,独自面对着一江烟雾。
枯树如同铁铸般挺立,寒星在天空中摇曳。
几根桨横斜在水面上,也仿佛在模仿船夫的安眠。
注释:
- 霜月:指霜降后的月亮,象征寒冷的冬天。
- 双鬓雪:形容头发已白,指年老。
- 一江烟:指江面上升腾的烟雾,描绘出朦胧的景象。
- 僵树:形容树木枯死,像铁一样坚硬。
- 寒星:指冬季的星星,寒冷而明亮。
- 榜人:指划船的人。
典故解析:
“霜月”与“寒星”的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现秋冬季节的孤寂与寒冷。诗人以自然景象映衬自己的内心感受,突显了孤独和思索的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子才,晚号随园,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及书法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的诗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冬季,诗人在静谧的夜晚独自泛舟,面对寒冷的月夜,表达了孤独和思索的情感。这种背景下,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感受紧密结合,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味。
诗歌鉴赏:
《十一月十三日冷水步夜起玩月》是一首充满孤寂感和思索的诗作。诗人在冬季的夜晚,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沉思。开篇的“霜月两澄鲜”,以清澈的霜月为引子,设置了一个宁静而清新的背景。接着,诗人自携双鬓雪,暗示了自己的年纪与孤独感,映照出一种淡淡的悲凉。
诗中“独对一江烟”,江面上的烟雾让人感到朦胧与神秘,正如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思索。接下来的“僵树立如铁,寒星摇满天”,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生动刻画,展现了寒冷的冬夜与孤独的心境。最后一句“横斜几枝桨,也学榜人眠”,更是用桨的姿态比拟人类的安眠,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归属感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交织,使人感受到一种清冷而又富有哲理的意境。袁枚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月两澄鲜:描绘了霜冷的月光照耀下清新的景象,暗示夜晚的宁静。
- 孤篷夜悄然:孤舟在夜晚安静漂泊,传达出孤独的情绪。
- 自携双鬓雪:暗示诗人已年迈,头发变白,体现出孤寂之感。
- 独对一江烟:面对着江面上的烟雾,显得更加孤独。
- 僵树立如铁:描绘枯树的坚硬,象征生命的无常。
- 寒星摇满天:描写寒冷星空的摇曳,让人感受到夜的寂静。
- 横斜几枝桨:桨的姿态独特,暗示一种无奈的安眠。
- 也学榜人眠:桨仿佛在模仿船夫的安眠,传达出对安宁的渴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僵树立如铁”,强调枯树的坚硬。
- 拟人:如“寒星摇满天”,赋予星星生命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寒冷的冬夜与孤独的心境,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宁静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索和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月:象征寒冷与清净。
- 孤篷:代表孤独与漂泊。
- 江烟:象征朦胧与思索。
- 僵树:象征生命的无常与坚硬。
- 寒星:象征孤独与寂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霜月”指的是什么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
“自携双鬓雪”中的“雪”指的是什么?
A. 雪花
B. 年龄
C. 冰雪
D. 霜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财富
B. 宁静
C. 权力
D. 名声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寺》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津寺》:同样描绘夜晚的孤独,但李白更多的是对友人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有对月的描写,情感更为沉重,反映了社会动荡对家庭的影响。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虽然同是描写夜晚与孤独,但各自的情感基调和背景各有不同,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清代文学史》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袁枚诗文集》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袁枚的这首诗。